内容摘要:针对职高学生“作文难”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头脑风暴”,训练学生学会搜集材料学会剪裁,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 作文教学 训练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大困难莫过于作文,究其原因:1、生活经历单调,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差,难以捕捉发生在身边的生活素材,难以从事物的现象中分析本质事理;2、阅读量小,涉猎不广,知识积累不多,以致写起作文来无米下锅;3、不喜阅读,阅读思维能力低下,赏析能力低,不会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难以感受文中名言佳句的美妙之处。写出的文章常常是言之无序、言之无物、没有文采,味同嚼蜡。
针对中职学生作文的老大难问题,我在教学中做了许多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尝试:诸如复习讲解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一般格式,要求学生生搬硬套,强化模仿;分文体进行专项作文练习和表达方法专门练习;分类阅读优秀作文,评点优点,归纳分析结构思路、主旨等,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来提高写作能力等等,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觉得效果不够理想。
前年偶尔接触到了“头脑风暴法”。就感觉到它对解决中职学生作文训练中的困难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于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在这两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学生掌握了搜集材料的方法,写作文的思路开阔了,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增强了。现在,我把这种训练方发予以介绍,供同志们参阅并提出指导意见:
“头脑风暴法”也称智力激励法,由美国学者奥斯本提出,之后渐渐演变成一种产生新观念,激发新构想的思维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1、自由畅想——只要围绕话题,尽可自由想象、联想,不受任何限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发散思维,提倡标新立异的观点。
2、追求数量——追求数量是头脑风暴法的首要任务。产生的设想越多,其中的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就可能越多,练习的质量就相应越高。
3、聚合分组: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信息,只是一堆散乱的原始材料,要按照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对材料进行分类组合。
4、提炼抽象——这一环节是“头脑风暴”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作文质量的重点环节和难点环节。根据材料与主题的关系,对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发掘提炼,确定哪些材料应是重点祥写材料,充分发掘其思想内涵,以突出主旨;哪些是略写部分,则要去粗取精,珍惜笔墨甚至一笔带过。
如去年七月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我以灾害为题布置了一篇作文“一场灾难带来的思考”:同学们围绕洪灾展开发散思维,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关于“洪灾”的材料越集越多,内涵丰富了,外延也扩展了。
最后,同学们据自己的见解确定了几个中心议题:如“由灾难带来的反思”,引出了“环保”这个主旨;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人们的抗灾精神值得赞扬……大家围绕自己确定的主旨,根据材料与主题的关系,对各个材料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写作次序和详略轻重。结果绝大部分同学写出的文章让人读来感觉到主旨鲜明,内容充实,材料安排顺序合理,详略得当,结构合理,作文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头脑风暴法”与古人讲的“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写作构思过程是一致的,练得多了,同学们写起作文来就会有很多信息、物象、立意滚滚而来,自然便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每次作文中总会涌现出一些在行文上“柳暗花明”,在立意上“别有洞天”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