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汉字教学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加强高中语文的识字教学,必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抓好,对常用字要结合课文从字的音、形、义上确切掌握。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融入汉字教学,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汉字素养,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热爱。
关键词:语文 识字教学 重要性
一 汉字,高中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为一个学中文的人,一个从教十八年的语文教师,我对于汉字有着难以言表的崇敬之情。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形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专家们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实践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字能比得上汉字美丽。作为世界上几乎唯一幸存的表意文字,它以直观性、形象性、内涵丰富性在世界文字中独树一帜,它以美观匀称的间架结构、生动流转的横竖撇捺、气韵舒畅的运笔之势、变化万端的组合搭配,显示着独有的魅力。
但是如今,到了中学,随着课程的增多,作业量的暴涨,加之长期以来高中识字教学的淡化直至退出,再加上许多老师过去未受过严格的书写训练,自己不会写字,我们的孩子们连最基本的规范清楚都不能达到,根本谈不上对汉字的热爱和审美。一个高中学生能说全汉字造字法“六书”的寥寥,能具体解释某个简单象形字本义的也少之又少。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一线的广大教师。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写的字又差,老师们头疼,家长们不满。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孩子们对于英语的狂热追求:课堂上全力以赴还嫌不够,还要报各种课外辅导班、请家教;作为外国大学硕士录取资格的雅思、托福、GRE考试甚至蔓延到了中学,学生们纷纷追捧,以证明自己超高的外语水平;语文作文中也常常要加入一两句外语,以显示词汇的丰富。这阵势几乎到了以学好外语为荣,以学不好外语为耻的地步。我们不禁要问: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丢失了,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会在哪里?
二 识字,教材编写仍任重而道远
时下里,英语是世界级“强势语言”。有人说“语言是有男女之分的”,现在的英语就像一个雄性动物,在臣服着对他暗送秋波的所有人。中国人正热烈地投入到英语的怀抱中,学英语的热情,现在都热得让中国以外的世界难以理解,全民皆为英语狂。学好了英语可以出国,学好了英语可以拿到高薪,英语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外企的敲门砖,评职称、晋级都必须通过各种名目的外语考试。不可否认西方强势语正肆无忌惮地蚕食我们美丽的汉字,耀武扬威地霸占着学生的思维,悄无声息地瓦解着民族的精神,我们的汉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对这样的现状,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忧虑,开始振臂高呼:救救我们的语言文字!
导致孩子们忽视母语学习的更重要原因是我们母语教学的问题。就拿汉字来说,许多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母语,但对于汉字并不真正了解,它的本义是什么,最初造字的样子,很少有学生能说得出来。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材中,对于六书的讲解确实少之又少。令人欣喜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中有一个单元知识的简要讲解,北京即将使用的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中有《优美的汉字》的一文,对汉字的起源及发展有一个简略的介绍,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中,有“神奇的汉字”一章。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对外汉语教材中对汉字基本义的讲解则远远多于我们面向本国学生的母语教科书。
可见文字学的普及在中学语文教育阶段比较缺失,在中学这个课堂教育的主渠道,文字学教育几乎是空白。这应当引起我们深思和反省。
三 素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基于以上情况,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自觉主动地肩负起这个责任和使命,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融入汉字教学,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汉字素养,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热爱。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首先,借力全球汉语热的有利形势。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球汉语热逐渐升温,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纷纷建立,各种汉字出版物风起云涌不计其数,比如《字里乾坤》(林成滔,中国档案出版社)《字里乾坤》(曹先擢,香港商务印书馆)《字里乾坤》(王宏源,华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唐汉解字》(系列)(唐汉书海出版社)《字源趣谈》(详说800个常用汉字之由来)(陈政,新世界出版社)《汉字的故事》(郁乃尧,中央编译出版社)等等。汉语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此刻,正是推广我们汉语的最佳时机。抓住中学课堂,以我们的中学生作为未来散播汉语言文化的生力军,是睿智的选择。
其次,积极探索识字教学的新策略。
1 拓宽识字渠道 倡导生活识字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眨眼;看电视时,荧屏上的一个个字幕也在不停的闪烁……生活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我们倡导在生活中识字,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第二层意思就是要拓宽识字的渠道,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进行识字教学,实现生活课堂化。
2 丰富识字形式 倡导趣味识字。
汉字形体相近相似相当复杂,而且数量庞大,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许多生动有趣的识记方法,如“做游戏”、“编顺口溜”、“猜谜语”……使得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3 积极鼓励创新 倡导自主识字
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新教材则处处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时空。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选择、自主创造、随时交流识字方法,任何稚嫩可笑的方法,只要是学生的良方,我们都不能否定,都应该鼓励。
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飘”字,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右边风吹左边票,车票随风飘呀飘。
再如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乃间,古木(枯)已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为己。
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
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他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
第三,教学中引进六书的基本知识。
在文言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求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汉字的本源、基本义及流变,变枯燥的解义教学为解字析义或解字析文教学,以解读字义带动对文意的理解。
1 尽量挑选字源字,如象形、会意、指事字,它们是构字的基础,追根溯源,有可讲解的意味。
2 对字义、文意理解有帮助,并且关键的字;无注释的帮助学生理解;有注释但意思不熟悉的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易分辨的字帮助记忆,如“至”和“致”的区别。
3 有一定文化含量的字,如“王”“封”等,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历史、人文内涵。
这样不仅让教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还有利于中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素养的全面提高。
此外,高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常用字,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和感悟能力,有深入了解探究的愿望,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对汉字的渊源做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深入领会汉字文化的精髓和其独特的魅力。我们的这种做法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也可借助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进行推广。
汉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汉字是我们的文化身份证,我们不仅是人种意义上的中国人,同时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们充分认识我们自己文字的美丽与内蕴,为维护和传承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