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5期 ID: 155736

[ 张建军 文选 ]   

语文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张建军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设计就更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与探究,这就要求施教者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好主要问题。语文教学设计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在求知、勤学、创新、尝试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充实与提高,才能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师。
  关键词:教学设计 作用 理念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单纯的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责,用单一的教育模式对多数思想意识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的人进行教育与培养,而是要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把教书育人有机结合,开展多元教育。
  一、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载体,而教案又是课堂活动的预先设计。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无非是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设计作业训练,预设教学效果这些呆板的、程式化的教学过程。把教学活动当成教师表演和学生硬记的活动场所。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这不单是观念与体制的问题,一定还有功利的成分。针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弊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避开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走创新发展之路,要针对语文教学的独特性,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这一目标,使教学设计多元化、科学化。
  二、正确认识教案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设计的正确与否。关键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层面上。传统的备课要求教师做到步骤完整,学标清楚,重点明确,难点突出,内容齐全,注重环节等。这样,势必影响教学设计的创新与拓展。既不利于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多元发展。这种模式化的教学设计只能引导教师照抄教学参考书、教辅书,或者在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脱离学生的真实水平,这种生搬硬套的目的只有一个,应付学校或上级检查,失去了教学设计的有效作用,只备课,不备人,只备结果,不备过程,只能当做教师上课的招牌。
  三、新课改课堂教学务求教学设计创新。上课是教学设计的实施阶段,如果每都要像一节课传统教育教学理论规范得那样到位,如果每节课都要像特级教师教案设计得那样经典和标准,生搬硬套教学参考书中的设计模式。课堂教学的效果大都不尽人意。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原则,择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必须服从教材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科特点,联系教师、学生实际,在尝试中创新、再创新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决定着教学设计的创新,新课改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单纯接受型的关系已被合作参与式新型关系所代替。教师教学设计要围绕课堂结构的转变而改变,教师备课可以设计教学的思路,但不可能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全部包括在教学设计当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这种渗透人文精神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威性”课堂,所有的过程设计都不能千篇一律,都不可能在设计中完美无缺。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一项十分难做的工作,要求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吸收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研讨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方法,探索教学设计的新途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凡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习成绩的教学设计都是可取的,新的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对文本课题的理解,反应,思辨,设计以及学习任务的完成。教师要成为学生与文本质检的桥梁和纽带,起到过渡与链接的作用。语文教学设计要因人因课,反复实践,逐步完善,这就要设计者勤于学习,勤于联想,勤于思考,勤于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更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与探究,这些活动的设计就成为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设计的最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施教者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好主要问题,也要尽可能地想到随时出现的问题。灵活处理好可能出现的许多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才能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学设计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在求知、勤学、创新、尝试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充实与提高,才能成长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