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5期 ID: 155683

[ 蔡虹 文选 ]   

高职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 蔡虹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鉴赏是学生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反映的生活和本质的认识,是学生健全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学生 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
  
  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的态度看待文学作品。就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对文学形象的感受和体验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是一种以感受性领悟为主,并伴以积极的思维活动。文学作品鉴赏就像雨露之于禾苗,是高职学生健全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是当代高职学生所必备的一种修养。
  
  一 文学作品鉴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以唤起高职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对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学鉴赏是高职学生储知蓄理、冶情养性的重要途径
  文学作品是作家人生信仰、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的直接显现。在作家叙述的跌宕开阖、曲折多变的情节里显示着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辨证透析以及对人间荣辱的思索。例如学生在阅读岳飞的《满江红》或文天祥的《正气歌》,就会对“壮怀激烈”“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生发无比的崇敬之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就会从心底奔涌出一股“强我中华”的豪迈之气。通过阅读鉴赏各类文学作品时,学生会对其中人物的思想行为、情景事件等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反响,引发他们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或假丑恶的判断,在潜移默化中使感情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积而久之,就会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文学鉴赏是发展高职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各种创新的知识和信息,文学作品描写的杰出人物身上具有的良好的创新素质,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现成教材。经常阅读文学作品,一方面,可以让包罗万象的各种知识激活潜藏在高职生体内的创造力,使学生“每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另一方面,那些富有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典型人物可以影响和感召高职生,使他们无论在创新的欲望和热情,还是在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方面,都会得到普遍的提高。
  
  (三)文学鉴赏是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走向社会后,他们将面临纷繁严峻的社会现实,面临各种人生的难题与挑战,面临人性的考验与磨练,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对社会、人生的认知能力。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除了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外,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孔子要求弟子们学习《诗经》,指出《诗经》非但有“兴、观、群、怨”的作用,还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的“鸟兽草木之名”就是关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知识。因此,广泛阅读鉴赏各类文学作品会开拓高职生的视野,对于增长他们的知识和才学,启迪和开发他们的智慧将大有裨益。
  
  二 高职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
  
  文学作品鉴赏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和最赏心悦目的一块内容。如何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培养出高雅的读书品位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下面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与同仁们一起探讨。
  
  (一)注重朗读,提高学生语感
  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感的初步最简易的方法,随着朗读的不断进行,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感受更加细腻,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例如学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其中“凄风。苦雨。天昏。地暗。”独立一段,原本几个短语,可作者在短语后均用句号,构成四个短句。语段中的这一个个句号,不但使语句节奏鲜明,加重语气,而且从这些语气中,引发学生的想象,感受到作者沉重的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学生会对作品理解体会得更准确、深刻,情动于中,出之于声,形之于表情、手势,才能更准确、深刻地传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这样指导学生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到作品所创造的情境中,感受语言,增强语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二)品味语言,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
  要让文学鉴赏真正得以落实,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关键。首先,应引导学生品出语言所创造的有意味意境。例如教授《药》时,其中的人血馒头的意象,就隐含着丰富复杂的内涵,这里有对愚昧的嘲讽,有对世人的警示,有历史的深刻暗示。其次,应引导学生品语言的隐含信息,分析其凝练含蓄性。文学作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捕捉语言的隐含信息,领会其凝练含蓄的特点,体会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以提高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最后,还要应引导学生品出语言之外的空白。例如在欣赏唐诗宋词时,可以进行文字的转换练习,在语言转换中正是在对诗词的种种空白的扩展和填补,而学生对作品想象空间的扩大,无疑是欣赏的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三)分析形象,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可以从作品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人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及刻画这样的形象有何意义等方面提出问题,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分析。如,鲁迅的《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不幸的描写。过去的“豆腐西施”美丽多情,而今却成了尖刻、“恣睢”的“圆规”,多么麻木、自私,还有些叫人讨厌了。作者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杨二嫂外形喻为“圆规”,与原来的美丽动人的“豆腐西施”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学生在想象中不仅完善杨二嫂的整体形象,感悟到杨二嫂的变化,而且会情不自禁地追问杨二嫂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造成杨二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作品深层意蕴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中品味精彩,在揣摩中领会语言的意蕴,文学鉴赏的能力就可以一步步地培养起来了。
  
  (四)营造情境,在师生互动中展开鉴赏
  高职学生,这些浸泡在电视、网络情境中长大的青少年,常常拒绝传统,追求时尚,情感冷漠。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文学的兴趣近乎漠然。要改变这种心理状态,首先,要不断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欣赏品位。例如教授唐诗宋词,可以通过音乐语言尤其是流行音乐的欣赏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古典小说,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的观看来加深对形象的认识,在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欣赏的意义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其次,要克服由单调教学模式所引发的冷漠心理障碍,通过适度强化,化冷漠为情趣。例如,教《智取生辰纲》,要求学生用武侠写作的方法试着给其中片断作扩展性练习;教《胡同文化》,为一段介绍胡同变迁的影像资料作解说词。学生像欣赏电影镜头那样去想象上文的景象,就能在过程中感受文化,锻炼能力。再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分析评价,并开展新颖独特的教学活动,如研究性的探讨学习,沙龙式的讨论质疑,实践性的参观游览,让师生在互动中展开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提高高职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只要我们能抓住文学作品的精髓,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文学作品,高职学生的鉴赏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高职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