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026

[ 钱玉云 文选 ]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 钱玉云

  现在有些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与乏味了,但是在热闹的背后,看到的是浮躁与迷失。大家知道,阅读理解与阅读教学是不同的,阅读理解是“通过书面言语的感知获得意义的思维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简言之:“读懂了”,阅读理解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而阅读教学就不同了,它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基础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活动,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学会学习。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阅读语言文字理解内容,而且要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
  不要忽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能力。这个能力不培养好,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受到制约,甚至成了空中楼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学语文必须姓“语”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工具性质的教育。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语文课不仅要上得情意浓浓,而且还要上得扎扎实实。要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作为语文课的重要任务,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要加强指导,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从识字写字开始,遣词造句,读写结合,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笔者认为,时下的一些观摩课研究课,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把课上得真实、朴实、扎实,为广大教师做出榜样,而不要搞得花样繁多、华而不实。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设计。阅读教学中的练习大致可分为理解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等等。练习设计要优化,要重视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但更要实用性、有效性,现在连必要的抄抄写写也废弃了,这是不对的。为什么达·芬奇学画从画蛋开始?因为再高超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的,基础打得越牢固越深厚,发展的潜力越大。当然,抄抄写写这样的练习也得创设喜闻乐见的形式,要搞得富有情趣。总之,在小学阶段,严格的字词句篇基本功训练,是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是语文学习永恒的主题。
  切忌淡化教学过程中的语文意识。笔者所说的语文意识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具有清醒而明晰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意念,始终不忘记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哪些情形是语文意识淡薄的表现呢?一是学生在个体阅读以后交流感悟体验的时候,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所说的内容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有创意,至于语言表达得如何就不计较了。有时还以“你懂是懂的,就是说不清楚”,或“你想得很深呀,就是话没有说好”来原谅学生。二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的时候,有时文本的含蓄朦胧处或空白地方,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诠释去补充,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充盈去丰富,或引入课外的材料(包括网上的),进行对比交流。这些时候有些老师往往借口时间仓促,不容学生比较鉴别、分析归纳,探究不到位,拓展性阅读徒具形式。三是把上述口语交流的内容转化为书面文字的时候,以为思想正确就可以了,文字表达方面的评议往往马马虎虎,甚至就根本不评议。说完就算了,错别字、句子残缺电不订正。
  加强语文意识,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树立“无时不语文”的思想,时时处处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首先,要有明确的语言表达训练意识。学生无论是口头说还是书面写,都是训练语言的表达。表达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要想内容表达得清楚深刻,就得在语言上下工夫。语言中蕴含着思想,锤炼语言就是锤炼思想,语言流畅了就是思想顺畅了,语言精练了就是思想深邃了。第二,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时间,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阅读是表达的基础。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不断内化书面语言,不断充盈自己的语言库存。学过的词汇和句子在表达时,能不时显于笔下或口中,而不是一味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与吸纳书面语言脱离开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第三,教师对学生语言的生成与发展要有强烈的指导和辅助意识。教师应十分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和表达的欲望与困惑,在师生共同参与中及时给予学生以鼓励与必要的点拨,使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由不准确到准确、不熟练到熟练。由此,学生的语文能力便随之提高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浒零小学]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