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027

  

怎样教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 徐学军 程 琨

  一是多问几个“怎么样”。在写记事作文时,给自己设问几个“怎么样”,可以唤起我们对生活中具体细节的回忆,从而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我们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例如有位同学以《奇怪的敲门声》为题,写他单独在家听到三次敲门声,但开门不见人,心里非常害怕:
  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我一人在家。傍晚,有人敲门,我去开门,一个人没有。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敲门,我赶快去开门,仍然没有人。第三次敲门时,我再去开门,还是没有人。后来,我发现原来是养在阳台上的老母鸡在啄阳台的门。
  这段话写得比较笼统。后来,这位同学采用多问几个“怎么样”的办法,把事情写得具体多了。他首先问自己:第一次开门不见人时会怎么想?第二次开门时也不见有人,又怎么想?第三次听到敲门声,开门后还是不见人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位同学边问边想边写,最后写成了一篇具体生动、趣味盎然的文章。
  二是用对话展开情节。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常常离不开人物的对话。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一些对话描写,往往比一般性叙述生动得多,具体得多。如有位同学写了一篇《第一次刷鞋》,开始是这样写的:
  那一天回到家,我放下书包,接了满满一池子水,把那双脏球鞋泡在里面。过了几分钟我开始刷鞋。这时候我才想起还不知道刷子放在哪里。我一会儿找刷子,一会儿找肥皂,一会儿又问妈妈先刷鞋面还是先刷鞋里,一会儿又问妈妈怎么洗鞋带。妈妈说我真烦,说看我刷鞋比自己刷鞋还吃力……
  这段话条理清楚,叙事完整,但写得空洞、不具体。后来他重点改写了他与妈妈的对话部分。
  那一天,我放下书包,接了满满一池子水,把那双脏球鞋泡在里面,过了五分钟,我把球鞋拿出来,但一看水池上没有刷子,就高声喊起来:“妈妈,刷子放在哪里?”
  “在水管上面。”妈妈在里间说。
  “妈妈。怎么没有肥皂?”
  “你没看见在窗台上!”
  “妈妈,先刷鞋面还是鞋里?”
  “你自己想想!”妈妈有点不耐烦了。
  “妈妈,鞋带要解下来洗吗?”
  “唉,真是!”妈妈没好气地嚷起来。
  我看见妈妈没回答,就盯着她:“妈,你说啊!”
  “哎呀!你刷一双鞋,比我刷十双还累呢!”,
  三是要善于“节外生枝”。有一篇题为《疑》的文章,原本情节是:
  雨夜,一个姑娘在等公交车,一辆出租车在她面前“吱”地停住,司机告诉她末班车已过了,还是打的吧。姑娘犹豫了一阵后说,要打电话叫妈妈来接。司机立即递过手机,说:“告诉你妈,这里有辆出租车,车号是×××,问问她,是等她来接呢,还是坐这辆车回家。”电话接通后,姑娘上了车。车上,司机问她怕不,深更半夜的。姑娘说不怕,她已将车号告诉妈妈了。司机“哈哈”大笑,你们女孩子就是多疑,好像满世界都是坏人。很快车到了姑娘家住的那幢大楼。情节至此,应该说比较完整了,也能表现出一定的意思。但总感平淡,不新奇,为此,作者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来了“节外生枝”,又补充了这样一个情节:车停后,姑娘说钱不够,要到家里拿。司机一把拉住她,非要让她交清钱不可。姑娘说:“怕我上去不下来,存心骗你?”司机尴尬地笑着:“不是我不信,实在是这种事碰到过几次了。”姑娘无奈,只得在楼下叫家人下来,嘴里埋怨道:“还说我多疑,你才多疑,好像满世界都是坏人。”
  这个“枝”节一添,文章顿时趣味盎然,耐人寻味,立意也深刻多了。
  
  [徐学军:江苏省盱眙县教育局宣传科]
  [程琨: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

怎样教学生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