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057

  

蔺相如的“心理战”

◇ 韦 婕

  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当我讲到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时,学生发出了嘘声:“哎哟,又是以死相逼嘛。”似乎他们对蔺相如的手法有那么一点鄙视。这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但很有趣。我立刻让学生比较蔺相如的三次“以死相逼”情节。
  第一次:秦王拿到和氏璧后,并没有拿出许诺的十五城的地图来交换。相如假托瑕疵拿回璧后,对秦王说:“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这是相如主动的选择一我选择我死。这是他情急之下的威胁。
  第二次:相如让使者“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后,在秦廷之上面对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廷的秦王说出:“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这是相如让泰王选择——你选择我死或不死。这是他早已想好的对策。
  第三次:在渑池会上,面对令赵王鼓瑟而自己不肯击缶的秦王。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是相如要和秦王同归于尽——你没有选择。我让你死。
  这样分析后,学生很是兴奋,认识到情节的深入解读对主题的把握是很有帮助的。
  下课后,我又仔细想了想,觉得还能再深挖下去。蔺相如三次胜利。都是看透秦王心理的结果。据史书记载,秦昭襄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绝非平庸之辈。这更显示出蔺相如以智慧挫败秦王的难能可贵。以下是深入的分析:
  第一次:蔺相如深知自己的性命在秦王眼中如草芥,若无和氏璧在手,秦王杀他会毫不犹豫。所以须先设计将璧要回。然后用“头与璧俱碎”的后果吓阻秦王。这是码准了秦王“贪婪”的心理后的大胆之举,蔺相如以死亡赌秦王的“贪心”。
  第二次:蔺相如取得秦王信任,拖延时问,完璧归赵后秦王完全可以处死他。但聪明绝顶的蔺相如利用了秦王要作明君的心理又一次挽救了自己的性命。言语当中他表示出赵国的弱小和秦国的强大,这正暗合秦王妄自尊大的心态。这次蔺相如是以死亡赌秦王的“虚荣心”。
  第三次:这是蔺相如最精彩的一次表演。因为前两次是以和氏璧及秦王名声为筹码,而这次是以秦王的性命相要抉。蔺相如以“颈血溅大王”威胁秦王击缶,他之所以敢如此做,是因为他看准秦王“贪生”之心。渑池会上蔺相如大获全胜,实属全文的高潮。
  蔺相如三次以死相拼表现了他有过人的胆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对手心理活动的准确把握。他对廉颇所采取的策略也表现了他看准了廉颇的勇敢正直的、爱国忠君的心理,感化老将军,其精彩不亚于“渑池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蔺相如的“心理战”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