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012

[ 张晓林 文选 ]   

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 张晓林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跟你对着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其实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在起作用。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
  孩子入学后,由于白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一味训斥、打骂,就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孩子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孩子的期望不切实际
  
  父母对孩子的指责与不满主要是从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开始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于是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人生蓝图,硬逼他们去做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拔苗助长,忽视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不考虑他们兴趣和爱好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导致孩子逆反心理产生。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1.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相信他们能够设计自己的未来,家长要做的只是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2.要为孩子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而且要善于将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一个苹果挂在孩子的头顶上方,挂得太高时,孩子有没有信心摘?没有,因为拼命跳也够不着。挂得太低,孩子有无兴趣?也没有,因为随手可拿到的东西没有吸引力。只有放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孩子才有信心和兴趣。
  
  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中国古老的文明也受封建礼教的羁绊,时至今日有些家长还是满脑子“不打不成材”的观念。“棒槌底下出孝子”的说法已深深地根植在家长的潜意识中。许多家长认为“打”这种“教育方法”既简便易行一,又立竿见影;既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又显示了长辈的威严。殊不知,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既显示了自己的无能,也损伤了孩子的自尊。随着不断的挨打,孩子的肉体痛,心更痛,在凄惨的哭声中开始产生了逆反的抗拒心理。
  正确的做法是:理解、信任、宽容、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正如黎巴嫩一位诗人所说: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之花的儿女。父母要意识到让孩子变得“听话”的良策是尊重,最重要的家教观念是家长和孩子人格平等。比如说,一些家事的处理也可以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听听他的想法,如果他的意见比较合乎大人的意见,就以他的意见来决策,这样既可以增加他的“参政感”和责任感,又能增加孩子对家长在其他问题上的顺应性,使他们变成“听话”的好孩子。
  
  三、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大人们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事物,他们都要问问、玩玩、摸摸。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好奇心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然而家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镜头:父母们正忙着烧菜做饭,孩子总在面前问个不停“爸爸,这是怎么回事?”“妈妈,那又是为什么?”……家长往往不耐烦,皱起眉头说:“烦死了,去、去、去、一边去,净胡闹。”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好奇心,认为这是胡闹,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责骂,很自然地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逆反心理自然而然产生了。
  明智的家长是这样做的:尽可能及时快速地解决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先跟孩子打个招呼,让他们明白你真的很忙,以便取得孩子的谅解。如果他们提出的问题你一时无法解决,你可以告诉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也很想知道,咱们一起解决好吗?”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懂得了不少道理。总之,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不理睬或呵斥责骂,要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
  
  四、唠叨、数落导致孩子厌烦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喜欢空洞的说教,数落起自己孩子的缺点就像介绍系列产品,唠唠叨叨、不厌其烦。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抓住孩子的缺点“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孩子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会造成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产生明显的心理障碍。即使明知道父母说得有理,也不乐意去听,更有甚者明里暗里和你对着干。
  正确的做法是指教育孩子要让孩子心服口服,给他讲明道理,这种方法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大人的意见。孩子犯了错误,不要一味数落,而要留给他情绪变换和思考的时间。孩子犯了错误心情本来就不好,唠叨、数落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让孩子的情绪更糟。孩子的人生好比足球赛,家长不应做挑剔的裁判,盯着犯规不放,而应该做耐心的教练,给他们最好的“场外指导”。
  对于“逆反期”孩子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用更科学、更宽容的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赢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

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