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掌握方法,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叫做“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Z(不说空话)”。“微软小子”凌志军说:“成功是一种习惯。”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强调:“一个好习惯比那种特别强烈的‘期望值’更重要,比名次更重要。好的习惯让你更聪明,或者是帮你更好的使用聪明。”一些成功人士都强调了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生成长的需要,我们从小就应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语文应掌握的方法:1.主动预习。课前预习,是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一般应确立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阅读课文提示,对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二是阅读课文,迁移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把新旧知识初步联系起来;三是找出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困惑的地方;四是思考课文后面的练习,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作出标记。预习是听课前在知识上以及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2.专心上课。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专心听课也是我们掌握好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听课的主要方法有:(1)紧跟老师思路,积极进行思维;(2)抓住关键内容,做好课堂笔记;(3)大胆质疑问难,做到学思结合。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基本消化、对老师所授方法的基本掌握,才有可能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3,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梳理知识要点;(2)独立完成作业;(3)认真分析错误;(4)系统归纳小结。
学习语文要培养的六种习惯1.勤读课外书的习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只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大量的阅读课外书,从课外书中吸取丰富的养料。2.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学会圈点批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圈点批画、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提高我们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读物的理解与记忆。3,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朗读,能引领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能引领我们更加深入地去体会优美的文句和韵律。背诵,可以背全篇,也可以背重要语段;可以一气呵成,也可以化整为零;可以先抓要点,然后再进行连贯。会背以后,还要经常复习,做到融汇贯通、终生不忘。4.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思考是掌握知识的钥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是对文章内容进一步地分解与剖析,是对思想方法的进一步地深透了解和认识。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其三,克服思维定势,防止思想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指固定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势束缚人的思想,使人容易陷于圈囿,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我们要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善于变换角度去思考。5.勤于求教探讨的习惯。要学好语文,还必须养成向人求教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美好传统。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或把握不准的,我们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6,勤于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写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储存知识、积累材料;可以提高我们观察、表现客观事物的能力;可以培养我们的高尚情操和美好感情。
有人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也有人说:“习惯决定命运。”掌握正确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欢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