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讲解作文写作技巧等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学生根本没有表达的欲望,写作仅仅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么能写好作文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何引导学生愿意将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表达出来?激励机制不可少。通过激励机制,让学生获得欣赏,享受写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学生怕写作,原因是多方面的:阅读的积累不够丰富,生活的内容不够精彩,思考的层面不够深入等都是原因。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体会不到写作成功的乐趣。苦心经营写出了一篇作文,有时自己甚是得意,可是经老师一点评,毛病很多。因为老师往往用“专业”的目光来审视学生的作文,希望通过讲评来弥补其不足,可长此以往,学生哪还有写作的热情呢?缺少成就感是阻碍学生畅快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试的模式压抑了他们的想象力,写作的套路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作文指导时又是立意、又是结构,让学生望而却步。更可怕的是有些题目过于追求含蓄、美好、深刻,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没有了表达的欲望,当然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成功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才会激发起学习的动力与热情。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引起某种情绪,主要的不是环境或事件本身,而是人对环境或事件的评价。
写作同样也是如此。对于一篇作文,如果老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那么就会激起学生内心的自信、积极的情感、追求的行动、表达的欲望。只有学生愿意表达,老师的指导才能落实,设定的目标才能实现,才能达到表达的目的。
成功是学生愿意写作的原动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呢?
一、设定单一的写作目标,让学生从完成目标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篇好文章的优点是多方面的,选材精当,语言精妙,结构精致等等,这么多的目标一齐上就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一般的学生很难达到优秀的标准,因而他们也许就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为了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到写作不是一件难事,每次的写作目标要单一,让写作目标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高不可攀,达到某一点就可以得到相应的高分,得到欣赏,受到表扬,这是屡试不爽的激发热情的好方式,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比如写《告诉你一个秘密》这篇作文,只提出“有条理地写出自己的秘密”这一目标,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就算达到了本次作文的要求。学生感觉到这个目标自己很容易达到,就有了表达的欲望。给每位达到要求的学生以高分,然后指出那些条理尚不够清晰的习作问题,学生感觉解决的难度不大,也就有了努力的积极性。
二、改变常规的写作要求,让学生从个性表达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写作文,学生就正儿八经起来,觉得写作文就要像作家似的写出点道理来,立意要高,选材要新,结构要巧,能给人有益的启示,其实大可不必提出这么高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身边人,身边事,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如果不能挖掘其意义,只要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就可以了。如班级发生的小故事,生活中的小事情等。要允许学生写出些有个性的作文来。比如写老师,要求学生写出老师的独特性,只要同学们认为笔下的老师像生活中的原型,作文就算成功,就能得优秀。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就写平常事、熟悉的事,让他们感觉到写作不是神秘的事,激发他们表达的热情。
三、改变评语的内容,从获得承认中感受被欣赏的快乐
教师的评语往往从作文的结构、内容的表达等诸要素来综合评价,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虽然全面,但往往空洞,单调而难奏其效。能否改一改评价的内容,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欣赏的感觉,体会成功的快乐呢?对写作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全面地肯定,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同学应采用肯定式和交流式的评价。
肯定式评价:主要指出一个方面的优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亮点,让他们有写作的成就感。其实作文中的不足即使教师指出了,学生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进,如语言不够丰富,结构不够精致,内容有些空洞等等,说了一大堆的不足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对写作失去信心。还不如发现其闪光点,欣赏其闪光点,让他们受到鼓舞,受到欣赏。有了良好的写作情绪,才有写作的动力;有了写作的动力,教师的指导才算奏效。
交流式评价:不是所有的作文都需要从写作的角度进行评点,教师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应以读者身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心得。可以写读了作文后的感受,也可以交流自己对作文内容的看法,这样学生的情感表达得到呼应,他们会倍感亲切。
四、改变写作的方式,从新的形式中获得成就感
写作方式不是只有课堂作文一种形式。形式可以多样,平时可以开展作文比赛,比如小型的主题作文比赛,设立各种奖项,获奖面广一点,获奖人数多一点,以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对思维和语言要求更高,比如编写故事,在编写故事中丰富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体会到创作的快乐,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写博客,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空间,将自己的感情不定期地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日记。用了博客的形式,学生的热情就高了,为了吸引他人眼球,就要不断更新内容,学生就得经常打理自己的博客,无形中增加了作文训练的次数。写博客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
还可以编辑杂志和报纸,要求学生自己组织原创稿件,然后在班级出版展示。看着自己的创作有了成果,自己的成果有了交流的平台,得到大家的认可,学生定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脱。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愿意写,乐意写。在这样的心态下,教师的写作指导才能有效落实,学生也才能逐渐领悟写作方法,学会合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