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后进生是指在后天环境下产生的具有不良品德心理和不良学习心理的学生,其表现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失去学习兴趣等。但他们并不是“朽木”,而是需要精心雕琢的玉石。一个人的成才,大多取决于后天环境的造就。因此,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光荣、有价值。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非常艰巨、细致、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识到:要使一名后进生转化,必须先了解其心理行为的特点,然后采取相适应的教育转化对策。
一、后进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1 贪玩,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随之产生厌学心理,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战胜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思想行为,且意志力较弱。
2 自卑与自重共存。表现为自尊心易受到伤害,自卑心易得到增强。有时他们为了满足个人的自尊,故意和老师对着干,以表现自己的能耐,并把打架、违反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为资本炫耀自己,求得心理平衡。
3 用对立保护心中的疑惧。他们认为老师的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同学的帮助是嘲讽他们,从而产生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如果谁“触犯”了他们,他们就会采取粗暴无理的行动。
4 感情用事,服软不服硬。一旦有人对他们表示理解、爱护、帮助和支持,便会很快与这个人交上朋友,因此而常常交上不三不四的同龄人。他们对家长、老师的态度是服软不服硬。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对策
(一)让后进生找回自信心
绝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有自卑心理,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求上进。因此,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他们找回自信心。
1 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鄙视后进生,要能够包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多给他们一点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还要在班上营造互帮互爱的气氛,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不要让他们觉得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2 努力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给他们以恰当的评价,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启发他们奋发向上,不要讽刺、挖苦或置之不理。
3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进生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可能很差,但在文体活动等方面可能有特长。教师要扬长避短,让他们取得成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以“情感”为纽带,缩短师生距离。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强同他们的情感交流;经常和学生一起开展各种活动,相互了解沟通,使师生在宽松、友善的气氛中共同学习、交流。关心后进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体谅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5 尊重后进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一是鼓励自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相信自己的发展潜力。二是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感到自己是“有出息”的,有所作为的。三是激发自强精神,加强对他们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意志力。四是重视后进生的荣誉、人格。教师一定要记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二)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1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太稳定,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因而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早抓,从小抓,防微杜渐。后进生的形成、恶化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在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形成,初中阶段开始恶化。因而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重要时期在初中。
3 正面教育,循循善诱。教师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开口训斥,讽刺挖苦,不要揭老底算“旧帐”,也不要随便当着众人面批评他们,防止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要先找出他们与老师要求的距离,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明辨是非,使他们自觉地改正错误。
(三)注意培养后进生的意志、习惯、兴趣
后进生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力差,感情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就畏缩或灰心。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改变,培养他们的意志、兴趣、习惯等。教师应及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把他们的兴趣、爱好迁移到学习上来。同时,创设学习氛围,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习惯,教会自我管理,学会学习。
(四)创设社会、家庭、学校协调一致的教育环境,形成教育的合力
1 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最佳教育环境”。使三方面的教育协同一致,形成最佳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环境。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社会现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与社会环境的改造。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和定期家访,对学生评价要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生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
2 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真正热爱后进生。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放下架子,充分了解他们,真正和他们交朋友,真心地爱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再帮助他们释放能量,诱导他们转移情绪,鼓励他们自我提升,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转化后进生要特别注意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大环境,它从宏观上影响着一个人,近年来,社会文化市场不健康,社会腐败现象严重,这些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学校造成很大的压力。教师要通过开展社会活动引导学生正视这些现象,使学生产生“免疫力”。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关键要在老师、家长、后进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让后进生体会到深切的爱,贴心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自觉做到自尊、自爱、自我控制,最终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之目的。事实证明,当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教育形成正向合力时,教育转化效果最佳。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