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出外寻诗和陈无己闭门觅句的故事,咀嚼有味。发人深思。
《李长吉小传》载:“恒从小奚奴,骑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中唐诗人李贺除了喝酒大醉和吊丧日之外,经常骑着毛驴,背了一个口袋,到外面去。遇到什么生活素材。有了什么感受。就随手写下来投入口袋里。傍晚归来,吃过饭,点上灯,把一天的所得从袋中取出,完成诗的创作。
《石林诗语》载:“世言陈无己每登览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恶闻人声,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抱寄人家,徐待诗成,乃敢复常。”宋代陈无己在作诗之前,先叫家人给他把猫狗赶出门去,连自己的婴儿也要寄放到别人家里。然后,关起门来,盖上被子,一个人躺在那里苦思冥想,寻求诗句。黄庭坚在《病起荆江亭即事》中的“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就是指的这件事。
“出外寻诗”和“闭门觅句”。哪种方法好呢?我们自然会选择第一种。如果是已经积累了充足的生活素材,关起门来精心构思,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