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语文教师教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为此我做了几点尝试:
一、体验参与的乐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评价、共同发展。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跟神都会对学生产生作用,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
苏教版第十册《大江保卫战》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朗读环节:先请一名同学朗读。老师听得非常专注,听后用亲切的话语对学生说:“送你一句话——真了不起,你是未来的播音员。”然后她面向大家用商量的口气说:“让我也来试试,行吗?”学生齐声且兴奋地答道:“行!”老师停了一下,酝酿了一下感情,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读后她对学生说:“你们也能送一句话给老师吗?”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便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你读得真快,让我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你读得很有激情。”“你读书时的表情也很感人。”……
此时,学生与老师好似朋友在对话,彼此之间零距离。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老师再让学生朗读、评价,学生兴趣便会大增,热情高涨。读的同学津津有味,评的同学认认真真,从而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大好局势。
二、体验竞争的乐趣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更是激情满怀、乐于竞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提高内驱力。在课堂上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第14课《鲜花与星星》一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长幅绿草地的板画,课上,老师说:“小朋友们,生字藏在鲜花中,读对了将鲜花送回草地。”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顿时气氛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都想亲手将鲜花送回草地,朗读生字时他们格外认真,格外响亮。我想那一个个生字正如那一朵朵鲜花,永远印在学生幼小的心坎上了。
三、体验成功的乐趣
成功能给人以极大的愉悦、强烈的自信、积极的心态。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课堂上教师能把握时机,准确评价,哪怕是一次抚摸、一个惊叹,都会让学生的小脸兴奋得通红。一次作文、一次周记、一份花了心血的读书笔记,完成后,批改了,如果到此为止,读者就只有老师一个人。找时间召开一个“作品发布会”,来个“佳作共欣赏”,让学生本人到讲台上朗读一番,体会一下成功的乐趣,那是老师给学生最好的礼物。练字也可以这样做,将字体美观、进步较大的“作品”张贴出去,鼓舞士气,效果一定不惜。发挥想象给课文空白配插图,让学生展示绘画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就要努力创造“乐学”的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上下工夫。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