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039

[ 王喜歌 文选 ]   

习作评价互动初探

◇ 王喜歌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评价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在教改过程中,我认为改变作文评价中教师“一言堂”的状况相当重要,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转变“老师批改”“老师讲评”为“学生批改”“学生讲评”,建立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师互动,家校互动的综合习作评价体系。
  
  一、生生互动评价
  
  “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再自评自改”,这是生生互动评价的流程。
  学生写完一篇习作,首先,让他们完成自我评价:点出自己所写习作的中心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习作的重点是什么;还有谋篇布局,描写修辞等写作方法也作出简要的评价。其次,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循环互评,看看别人都写了些什么,重点有没有把握住,描写生动不生动,如何构思的。再次,在学习小组内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和评价,推荐出小组内的优秀习作和劣质习作。接着,把优秀习作选到班级进行比赛、打擂台,全班学生对这些习作再评价,学习别人的长处,也指出其中的不足。最后,返回学生手中,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自评。
  这样的生生互动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要求。在这学期的《人生的味道》作文生生互动批改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评价能力大大超过我的预期。本以为学生只会对文章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作一些简单的评价,可没想到学生的互评非常细致:“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生动的比喻!”“读了你的文章也让我想到了我的姥姥。”他们对于一处描写、一个比喻句都写出了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评价语言亲切幽默,还添加一些符号表情,让我也耳目一新。这样的生生互动评价既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辨析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动手动扣动笔的能力,老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自觉地行使主体的权利,他们学会欣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二、师生互动评价
  
  首先教师“介绍”评价标准,在内容、选材、立意、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制定评分细则,然后选出上中下三类文章各一篇,指导学生根据评分细则给出评语和分数,如有异议,师生共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学生掌握评价标准以后再进行小组互评,教师参与生生互动评价过程,给予指导。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点评,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习作,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在一次习作中,顾晓蔚同学的《外婆的汤圆》被推荐到班级参与擂台赛,顾晓蔚读到最后泣不成声,全班同学都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我想这是她得到的最好的评价。同学们都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也适时做出了点评,并强调习作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三、师师互动评价
  
  每次完成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之后,我总会把班级的一些比较优秀的习作拿到备课组请其他老师点评,并装订成册,悬挂在教室的习作园地供同学们翻阅。看到同伴和其他老师给出的评价,同学们受到刺激和鼓励,写作更加认真,习作质量突飞猛进。
  
  四、家校互动评价
  
  让家长参与习作评价,对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也有一定的作用,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让家长对孩子进一步了解,激发孩子习作兴趣。在“金山区第22届中学生作文比赛”中,很多学生都写了亲情,写了和父母的情感,我请家长参与比赛作文的点评,很多家长都给自己孩子的作文写了评语。他们看到的自己孩子确实进步了,感触都很深,写了很多鼓励的话。学生受到家长鼓励,习作劲头就更大了。我班的徐婷同学还获得了金山区作文比赛的三等奖。
  
  [作者单位:上海市西林中学]

习作评价互动初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