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345

[ 钱玉云 文选 ]   

引领儿童想说、爱说、会说

◇ 钱玉云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强调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口语交际教学最为重要的是创造情境,启发引导,让学生想说、乐说。
  
  一、 创设情境
  
  情境,即“有情之境”“活动之境”。人为创设的人际情境、活动情境、生活情境都是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使儿童的生活空间不再处于纯自然状态下,而是富有内涵的,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这样的生活空间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活跃,交流的欲望。
  1. 经营氛围,打造人际情境
  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教学的内容、课堂合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势必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为此,教师应把握学生身心节律,顺应学生心理,采用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无拘无束,轻松自由。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中间,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造和谐、亲切、民主的人际情境,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我上《交朋友》一课时就是这样的,开场白自我介绍,再叫学生上台自我介绍,当几位胆小的学生不敢说时,我以亲切的微笑给以鼓励:“慢慢说,你肯定能说好。”“你的声音很轻,但老师感觉到你在用心与老师交朋友。”适时的引导,能够给予学生很大的动力。而后,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走出位置自由找朋友,互相介绍。一时间,课堂上三五成群,有围在一起的,有坐在地上的,七嘴八舌,人声鼎沸。
  2. 模拟生活,再现生活情境
  (1) 课堂模拟。课堂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实物、图片、音像等手段创造特定的情境来模拟生活,让学生设身处地练说。我在一堂口语交际课上采用了表演创设情境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请一位名叫陈帆的同学上台扮演接待客人的小主人,我自己当客人。演出开始了,陈帆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课外书,我夹着小提包走到门口,“咚咚咚”我敲门。陈帆问:“谁呀?”“我,谢阿姨。”陈帆开门把我迎进,亲切地说:“谢阿姨,您好”。他马上沏来一杯茶,有礼貌地说:“阿姨请喝茶。”我一边喝一边问陈帆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陈帆一一作了回答。等我要走了,陈帆送我出门并说一声再见。表演结束了,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同桌表演练说刚才的一幕,进一步说说自己平时接待客人的事例。由于生动的演出还历历在目,学生自由练说的情绪特别高涨,表达也特别流畅。整堂课沉浸在演演说说的欢声笑语之中。
  (2) 活动模拟。除了课堂模拟再现生活情境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活动模拟生活情境。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活动时间,把一些社会交际情境搬入校园。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各地风土人情、景物;模拟在“购物商场”活动中当销售员,向顾客推介商品;模拟在“银行”“餐厅”“宾馆”当服务员等等。这样的模拟活动,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再现了生活情境,学生如同在生活中实践。无疑,模拟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丰富广阔的生活情境,学生从中得到了口语交际的训练。
  3. 深入实践,展现活动情境
  对于孩子来说,玩是天性,活动无疑是他们最受欢迎的。因此,口语交际训练除了学校课堂活动外,教师应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大舞台,进入课外实践活动。展现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活动可包括:(1)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参观,采访社会成功人士,走进社区展开调查等。(2) 服务活动。到商场帮售货员为顾客介绍商品,到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到车站为旅客服务等。(3) 联欢活动。到军属家、敬老院慰问,和部队军人联欢,与其他学校小朋友结对走访等。(4) 旅游活动。到田野,到果园,观一山、评一水,看一草、说一木。这样的体验活动,深入了生活,接触了社会,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 联系生活,捕捉真实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才有希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因此,教师在切实提高课堂、活动教育效能的同时,还应努力拓展日常活动的交际时空,捕捉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老师说什么?老师批评你了你会怎么样?今天的朗诵会很成功,你回家怎样向你父母讲述?当你被同学、家长误会时,你会怎样解释?当你去超市购物看到不认识的字时,会怎么办……这样使学生不仅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口语交流,而且把这种交流延伸到家庭、社会,延伸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二、 启发引导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说才是教学的目的。创设特定的情境激起学生说的欲望,有时,学生难免会言不达意。不管是在课堂教学、在活动实践,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许多学生常常表现出词汇贫乏,语无伦次,不得要领等毛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基本的“语技”,即说话技能。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注重训练语技,并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1. 词汇贫乏,以问激说
  词汇贫乏是学生“说不好”的表现之一。学生说的时候只能把看到的简单地说下来,内容乏味枯燥。这固然与词汇储备不足有关,同时与不能善于调动使用也有关系。老师不但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而且要在日常交际中加以激活,养成学生善于调动词汇储备的习惯,从而辞采飞扬。我们可采用“提问”方法激活他们的语库。有位老师教一年级说话课“春天来了”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师问:同学们,图上哪儿看出春天来了?生:桃花开了。师又问:能把话说完整吗?生: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师接问:桃花是什么颜色?能把颜色说进句子里去吗?生: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开了。师:还有别的花吧?谁能像他这样来说?生:春天来了,雪白的梨花开了。师:说得真好,现在谁能把这几种花连起来说?生:春天来了,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都开了。这位教师引导学生非常巧妙,由此,我把这一做法引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带学生到野外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启发他们把学过的描写花的词句用上,学生说出的词汇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感受。
  2. 语无条理,提供句式
  思路不清,言之无序,是“说不好”表现之二。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常见的句式,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语序,依序表达,从而使学生养成说话有条不紊,层次分明的良好习惯。我让学生看图说话,说说春天的美景。许多学生说得条理不清:先说花儿开了,有小朋友在放风筝,又说柳树绿了,大家很开心,从小河说到天上又说到田野,整个一段话东拉西扯。于是我提供句式给予指引:春天来了,田野里的什么怎样了?近处的小河里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小朋友在哪里玩,玩得怎样?学生按照我的引导来说,思维活跃,兴趣浓郁,表达也有条理。
  3. 不得要领,注重引导
  课堂交流学生不得要领,往往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甚至有错,语句老套不够创新等毛病,这时老师应及时指出。在“春天来了”这一课上,有位学生听了其他同学说出了许多的花后,他想了想这样说:“春天来了,金黄的菊花开突然了。”我及时指正:“菊花不是春天开的,是秋天。而且你应该说‘突然开了’而不是‘开突然了’。”这样一点,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对于言语中缺乏丰富想象的,应注重启发。如我请学生说了春天的美景后,激发学生想象:“春天这么美,你会想些什么?对春天说些什么?”这一充满童趣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有的说“哇,春天太美了!”有的说“春天,你真像一个美丽的公主!”学生通过想象丰富了自己的言语,提升了表达的能力。在日常交际中,学生的言语不够谦逊,如“这件事,你说给我听。”“我们访问完了,就这样吧!”与他人交际,缺少修养。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这样说:“这件事,请你说给我听好吗?”“感谢您接受我们访问,辛苦您了!”同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表达。态度谦逊,会使对方心里舒服。所以说,我们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能说话,而且要说好每一句话。
  实践证明,创设情境和启发引导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说话的兴趣浓厚了,达到了想说、爱说、会说的目的,开辟了小学口语教学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浒零小学]

引领儿童想说、爱说、会说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