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1013

  

语文教师角色应重新正确定位

◇ 曹 颖 张 玉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生态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等新理念不断被提出。但无论哪一种理念,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改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语文教师的角色应重新正确定位。
  
  一、语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遇到难题,茫然无助时,教师应帮助他们“拨开云雾见太阳”;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某些问题产生分歧时,教师应巧妙点拨,使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理解背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时,教师应帮其明辨是非,纠正错误,指明正确的方向。,笔者曾有幸聆听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公开课《只拣儿童多处行》。课上,于老师请一位学生读课文,谁知这位学生是班级的“特困生”,把课文读得支离破碎,一句话读上好几遍都读不正确,学生着急,听课的教师也着急,可于老师不着急。他走到这位学生面前,握了握学生的手,和蔼地说:“老师相信你,做一下深呼吸,把句子默读一遍,你一定能读正确。”这个学生最终把句子读正确了。无疑,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欣慰和感动的,学生一次次地失败,教师一次次地鼓励,学生终于一点一滴积聚起自信。在若干年后,那个学生也许不会记得她曾经读了好些遍的句子,但她一定不会忘记,在那堂课上,于老师培养了她直面困难的勇气,教育她永远都不要失去自信心。
  
  二、语文教师应认真聆听学生的声音
  
  这是一幅画面:在一学生高声朗诵、展示自我的时候,老师正在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他握住讲台上的“鼠标”,点击出一幅漂亮精致的画面,在确保程序无误时,长长舒了一口气。此时,学生朗诵已结束,于是,教师心不在焉地说上一句话:“很好!”便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类似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中经常发生。因为教师“忙”其他事情,所以无论学生的见解、行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都无暇顾及,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热情便会逐渐下降。而特级教师执教的课堂就不一样,这里我选取几个镜头:(1)请你转过脸来,让我们再次聆听他朗读的声音,欣赏他朗读的表情,分享他朗读的愉悦。(特级教师孙建峰执教《最大的麦穗》)(2)蛮好的,但遗憾的是“我爱中国”这种感情隐含了。(特级教师贺诚执教《难忘的一课》)试想,如果他们没有认真倾听学生读书,那么他们就不能说出如此中肯实在而又充满激励的话语。
  其实,倾听是一种无声的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赞赏,它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在乎他、欣赏他,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倾听可以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三、语文教师应出色朗读课文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一位出色的播音员。在一次观摩会上,给各位与会老师以深刻印象的就是一位开课老师那富有磁性、魅力十足的男中音朗诵,当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静静地倾听。我想:他们一定沉浸在文中“科玛洛夫与妻儿老小诀别”时的悲痛之中,心中涌动着对科玛洛夫的崇敬,同时也被这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深深地震撼着。
  朗读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活动,也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在学生朗读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时(其实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学生的朗读不够到位),教师可适时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从而实现文本、教师、学生和谐共振。而录音机里的朗读虽然标准,但缺少这种亲和力,形不成互相感染的“磁场”,而且教师只有自己读出美来。读出味来,读出情来,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才会到位,才能让阅读教学放射光彩。
  
  四、语文教师应擅长语言表达
  
  一堂好的语文课除了娓娓动听、婉转清亮的朗读外,师生对话是另一道漂亮的风景线。那妙语如珠的对话、谈笑风生的场面、亦庄亦谐的氛围、不期而遇的幽默,使得学生身心舒畅、收获颇丰;教师脱口而出的那些含蓄、激情、精湛的诗一般的语言,闪烁着理性的、睿智的光彩,营造出高雅的、健康的审美意境。
  
  五、语文教师应精心预设教案
  
  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是一个巧妙的设计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1)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在备课时,尽管不可能预想到课堂上的“一丝一毫”,但又须想得细一些、全一些、精一些。预设是否巧妙、是否有创意,直接关系到课堂生成是否精彩。名师的课之所以“亮点”闪烁、异彩纷呈,除了他们具有驾驭课堂的娴熟技巧之外,我想也与他们精心准备(预设得完美)有着直接的关系。(2)让守本与创新“相得益彰”。语文教材是作家、专家的智慧结晶,具有经典性,因此,我们必须“以本为本”,认真研读它。但是我们又不能局限于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相反,在教材基础上还要适当补充一些与其有关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学习的内容精彩丰富。(3)让生活与语文“共存共荣”。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这已是大家的共识。因此,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深入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社区、街道、公园和一些自然人文景观也都是语文学习的课堂。现在实施的“语文综合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小学]

语文教师角色应重新正确定位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