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如果在每天常态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们常常有不寻常的交流,体验一次次动态生成的精彩,那么,这样的课堂将会让学生和教师更加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课堂上师生的热情也会因此而高涨,教学过程将充满生命活力。但是,课堂上影响精彩生成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教师难以准确把握,似乎可遇不可求。然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教师像勤劳的老农,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并且日复一日地做好“田间地头”的管理工作,饱满的金黄穗粒就会铺满田野,不曾预约的精彩就会不期而至。
一、 合作探究出精彩
前不久,我观摩了两位教师同上人教版《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颇有感触。(两位教师都是优秀青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片段一:
(课堂进行了一半左右,该教师给人的感觉是——教学环节设计井然有序、环环相扣、丝丝相连,听得台下的老师们频频点头)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生活简朴?
生:从“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可以看出总理生活简朴。
师(追问):花生米是增加了还是没增加?
(全班学生先是一愣,然后很不自信地说出两种相反的答案)
师(急切):到底是增加了还是没增加?
(学生依然作出两种相反的回答)
师(尴尬):增加还是没增加?
(学生的答案仍旧和先前一模一样,改变的只是学生更小的声音和逐渐消失的自信心)
师(自圆其说):花生米是增加了,只是增加得很少,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出总理生活的简朴。
(学生们则是一脸的茫然和似懂非懂地点头)
片段二:
(开课之后,一切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师: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生活简朴?
生:从“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可以看出总理生活简朴。
师:能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学生们沉默下来,课堂似乎陷入僵局)
师(话锋一转):请同学们小声反复朗读这句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读后沉思一两分钟)
师(不慌不忙):同桌相互交流,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生热烈地讨论,老师巡视并不时地参与其中)
(讨论结束后,学生们纷纷举手,满脸是释然后的轻松)
生1:花生米数得清,说明花生米少得可怜。
生2:周恩来贵为一国总理,夜宵仅是花生米已经难以想象,何况还数得清,少之又少,更是不可思议。
生3:因为增加了“我”——一个客人,而增加了花生米,但仍然数得清,可见花生米之少,我们不难想象总理平时的夜宵会更加简单。这充分体现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闻听到此,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既是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老师的肯定)
两位教师面对相同的问题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其效果也就迥然不同。可见,课堂上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轻松,教得方便,教得流畅,而应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焦点,把学习还原成自主探究的过程,把学生还原成善于独立思考的生命个体。在学生迷茫时,教师要学会等待,给足学生时间去思考、探究、发现、涵泳。课中适时等待就会有精彩,正如雨后等待就会有彩虹一样。
二、 巧妙质疑出精彩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朱熹认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次则渐渐有疑,终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却无可疑,方始是学。”可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任由学生海问。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质疑呢?重点应落在“巧”字上,要引导学生巧妙质疑,促使课堂上生成精彩的内容。质疑方法有: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看插图质疑,抓住课文前后联系质疑,从课文中心思想质疑等等。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当学生接触文本时,究竟该采用何种方式质疑,需要教师结合课文具体内容,根据班上具体学情,精心指导学生巧妙质疑。
比如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冰灯》一课,内容浅显,主要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学生一读,就能体会文章蕴涵的浓浓父爱。但如何让浅显的文本、朴实的语言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从而深刻体会到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父子之间的深情呢?教师可出示:
1. 我说,不要纸糊的,还要透亮。
2. 我的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真不该找父亲要一盏能透亮的灯笼。
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问题,从而找出矛盾点——为什么前面叙述说想要一盏透亮的灯笼,而现在又不要了呢?抓住此关键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仔细揣摩,从而体会到儿子斯时的心情,领悟到不仅父亲疼爱儿子,而且儿子对父亲也深深关爱。
这样巧妙的质疑,引发了学生深入思考,激起学生情感荡漾,精彩生成就会水到渠成。
三、 厚积薄发出精彩
“厚积而薄发。”积累是表达的先决条件,当学生大脑中储备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语言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思维能力才会得到发展。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学生升入中年级后,我便加强对他们课外背诵的指导和要求:1.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以及一些名言警句等;2.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3.制订时间计划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体验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成为一个增值的过程。
记得在上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和时间赛跑》时,当课堂教学接近尾声,同学们都在持笔写下自己学完课文后的启示。一生突然抽泣,我循声望去,发现多年来一直爱捣乱的刘锐正泪流满面,我询问他原因,他哽咽着回答说:“谭老师,我是一个坏学生。我不但谋财害命,而且还慢性自杀。”所有的学生和我一样都疑惑不解。他接着说:“鲁迅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此刻,我明白了,他是获得了人生的顿悟,我心中一阵窃喜,终于盼到了枳橘之变,我琢磨着如何顺势引导。另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发言了:“谭老师,我想用一句话来劝慰刘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忘记昨天,把握今天,憧憬明天,成功一定会属于你!”讲台下立刻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学生都享受了一次课堂的精彩,见证了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深情呼唤。那一刻,我既惊又喜。惊的是,一个九岁孩子的发言竟然能够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喜的是,我听到了“调皮大王”思想成长的拔节声,这也许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现在细想之,课堂上的精彩正是学生大量积累的结果,此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坚信只要教师把关注的焦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思考学生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进而用艺术的匠心和慧眼择时播下知识的种子,并时时留心指导,那么,就一定能收获累累的精彩硕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