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领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3. 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2. 领悟作者的志趣,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1. 自学法。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大意。
2. 讨论分析法。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3. 品读法。感受文章的美点、写景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预习]
1. “留心注解探身世”
根据课文及《随堂练习》的相关介绍了解作者身世。
2. “字词障碍一扫清”
① 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拥毳 沆砀 雾凇 铺毡 一芥
更定 强饮 相公
更好 强大 互相
倔强
② 结合注解,译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写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句。
3. “难词疑句且曝光”
用铅笔标出还不理解的词句。
[课堂学习]
一、 导入新课
1. 导入新课
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前面我们欣赏了三峡美丽的风光,领略了钱塘江雄壮的气势,今天,我们随明代著名作家张岱,一起欣赏杭州的雪景。(出示课题)
2. 作者简介。(略)
3. 字词障碍一扫清。
二、 赏读品析
◆ 第一板块:朗读释疑活动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和质疑解惑,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学生齐读。
2. 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提出,师生释疑。
◆ 第二板块:品读探究活动
● 一读:知内容、理线索
1. 作者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去湖心亭的?
2. 画出文中交代作者游踪的句子。
● 二读:品词句 、赏景物、明写法
1. 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
2.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景?(描写角度、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
● 三读:抓文眼、品情感
文章首尾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有矛盾的,一个是有趣的。找出来,并体会其深刻含义。
(“独”——明明去的人还有舟子,怎么说“独”呢?“痴”的背后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痴”字)
三、 练习巩固
1. 根据课文内容写句子
①总体描写雪势很大的句子是:
②从远处着笔,全景式的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③从近处、小处着笔,特写式的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2. 选词填空
(1) 古诗补遗
一()白鹭上青天
一()残阳铺水中
风正一()悬
一()新词酒一()
(2) 把下面的量词填入空白处(A叶、B朵、C缕、D抹、E阵)
①多美啊:天边的那一()残霞。
②远处传来一()悦耳的歌声。
③荷池里,一()()莲花散发出()()清香。
④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飘着一()小舟。
四、 拓展与挑战(①、②任选一道题)
① 用白描的手法,对一个人(老师、同学等)或景物进行描写。
② 谈“痴”言“独”:以“痴”或者“独”为中心词,写一段话,谈谈你对“痴”“(孤)独”的理解。
③ 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副对联。老师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学生若对出佳句,予以展示,进行鼓励(此题供有兴趣的同学选做)。
上联:赏雪景寄情山水 下联:(示例——品诗人感悟意境)
上联:独驾小舟赏雪景 下联: (示例——偶逢知己饮亭中)
[课外作业]
①背诵并默写课文;②搜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词。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117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