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272

  

中间生——不可忽视

◇ 侯鸿琳 范 奋

  在一个班级中,几十个学生的先天聪愚、家庭教育、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之分。调查表明,老师往往重视 “两头”学生,一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头是品学皆劣的差学生,而夹在“两头”之间的很大一部分“中间层次”学生,成绩平平,既不增光,也不添乱,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较少。老师课堂提问的是优秀生,课后谈心的是后进生,“中间生”老师不大管。其实,中间生不是不变的,他们不断向两头分化,可能转化为好学生,也可能变为后进生。如不抓紧教育,就会扩大后进生队伍,不但影响班集体,也不利于个人。笔者认为抓紧中间生的教育十分重要,决不能只抓两头,丢了中间。
  中间生占班上多数,是主体,对班集体的建设、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老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不声不响的学生也需要关心,也需要重视。他们是处于“中间层次”,可他们并不属于“灰色学生”(“灰色”的本质是自卑)。这些学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兴奋,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可现实常常让他们失望。因此,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活动勉强,“没人会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些“中间生”这样诉说。甚至有的还故意捣蛋,为的就是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如此在思想感情上游离于集体之外,这对于他们心理健康和团结精神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班主任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优秀生、后进生还是“中间生”。
  找出他们处于中间状态的原因,就可以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指导。这个群体的特点是虽然学习成绩平平,但各人有各人的强项。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有一副热心肠,有的孩子善良懂事,同情弱者,孝顺父母。他们都需要老师去发现、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亮色”;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一个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一个真诚的微笑,或许就能唤起他们的自信;一个爱抚的动作,就能使他们敢于直视老师的目光……
  班上的一个男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平平,毫不引人注目。他最大的弱点就是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脸红。为此,他自己也很苦恼。我发现了他的这个弱点后,特意选他为语文课代表,早读要他带读;班会课第一个请他上台发言;学校联欢晚会也要他参加。这个男生感动极了。后来,大家发现,他变了,变得开朗活泼,胆子也大了,能够热情参与班级工作,对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综合能力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用他的话说:“我要克服弱点,不让老师失望。”
  不少“中间生”长期居于中间状态,他们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上游艰险,下游危险,中游保险。”因此教师要使他们认识到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人类时刻都在发展和完善自己,不进则退,只要努力,就能赶上,甚至超过优等生。不应以“分数高低”为尺度,而应该以开发自身潜能,自我实现目标为出发点。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同样的关爱。当然,一段时间,一节课里,教师的关注会有所侧重,但是,从整体来看,从全局来看,我们给予学生的关爱是普遍的。 中外教育史上不乏“中间生”成为英才的例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曾经是屡试不第、学业平平的中间生;发明大王爱迪生在校时因无超群表现而受老师冷落。所以,优秀生不一定都成为真正的英才,“中间生”也不一定不能成名成家。学校尤其班主任切不可重视两头而丢掉了面广量大的“中间生”。
  教师要根据实际,适时地向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促其进步。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帮助“中间生”选准目标,使目标与个人的能力相符,不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积小胜为大胜;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点,以平常心投入竞赛活动。同时,班主任要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勇敢行动,就可以获得成功。
  班主任还可以扩大竞赛活动奖励范围,让大部分学生尝到创新与竞争的乐趣,树立自信,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如在班里设立以下奖项:最佳班委、最佳组长、最佳课代表、学科带头人、劳动标兵、文体特长生、自理能手、小巧手、周记一二三等奖、艺术节参与奖优胜奖、学习进步奖优秀奖,等等。
  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有了成绩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找到那些值得夸奖、值得欣赏的优点,肯定他们;找到他们生活中的灿烂,学习中的沉稳,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一点点的灿烂、一点点的沉稳保护起来,再逐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对于“中间生”,用对待优秀生的态度认真抓一抓就会大有进步,甚至使之成为新的优秀生;但是若放一放,漠不关心,则可能使其跌落到后进生的圈子里。
  偏爱优秀生、歧视后进生和忽视“中间生”,对学生成长的危害都是不容忽视的。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承认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式(包括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只要一视同仁,一样对待,也许不长时间,就会向“优秀生”靠拢。
  正确对待“中间生”,“抓两头保中间”,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也是国家和人民对我们教师的厚望!
  [侯鸿琳: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
  [范 奋:江苏省灌云县教育中心]

中间生——不可忽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