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事例。
2. 向父母表达真诚的谢意,懂得报答和感恩。
3. 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激情导入
1. 启发、引导:世上有许多爱,但都比不过父母对儿女的爱。在这里,我想考考同学们两个问题:
① 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吗?
② 谁能说出爸爸妈妈的属相及出生日期?
(分别统计了解两者的比例)
师:数据表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而孩子知道父母生日的非常少。说明父母的爱超过我们同学。
2. 讨论、交流: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
3. 生: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公园,还带我去饭店就餐。
生:每到过年过节都会给我买喜爱的玩具,还给我许多压岁钱。
生:爸妈答应我,考取中学后带我去旅游。
……
师:生活上照料,让你们吃好、玩好,就如同母鸡爱小鸡一样。你们能不能透过一些平凡的小事,挖掘一些体现大爱的东西呢?
二、 走进生活,组织材料
4. 师:从小到大,我们沐浴过数不清的爱。这些爱曾深深感动和激励我们,但由于天长日久,这些爱在同学的心中可能已经淡漠;又因为天天发生,对同学来说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所唱的《母亲》这支歌,唱出了老百姓最质朴的爱,大家来欣赏一下。
(屏幕出示《母亲》歌词)
生:(齐读)——“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水有人给你擦……”
师:这就是最质朴的爱,最纯真的情,就是人们常说的:“大爱无痕,母爱无边!”而比起阎维文的歌词,朱自清的《背影》更具体、也更感人。
5. (屏幕出示《背影》短文)
师:朱自清对父亲的感情认识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一开始认为父亲唠唠叨叨、令人心烦,到后来亲眼看见父亲不顾年老体迈,越过铁轨,攀爬到对面站台买桔子,思想上产生了震动,写下了极富情感、脍炙人口的《背影》一文。
(生默读《背影》)
师:文章一共写了朱自清的几次流泪?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流泪的?
生:一共写了朱自清4次流泪。第一次是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是父亲攀爬月台时,看见他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是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眼泪又来了。第四次是读到父亲来信,想到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又流下了晶莹的眼泪。
(生眼眶开始湿润)
6. 师: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父母真情的理解,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背影》的短片,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播放《背影》电视短片)
(生流泪、抽泣)
7. 师:《背影》的情节牵魂动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真真实实,每时每刻存在着,你能搜寻那淡忘的记忆,找回那断了线的风筝吗?再来谈谈爸爸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
生:父母为了方便我上学,花钱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伴我读书,自己每天顶风冒雨骑车去上班。
生:父母省吃俭用,为了圆我的艺术梦,花了上万块钱,为我买了一架钢琴,还每周花钱找老师辅导我。
生:从小到大,我去过许多次肯德基、麦当劳,可妈妈每次都说她不喜欢吃汉堡。但有一次我听到她对邻居说,她长这么大,还不知道汉堡是什么味道。我听了这话,心里好酸。
生:我的父母是打工的,要奉养老人,还要抚养我,他们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每月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我买衣服,买学习用品,还给我买营养食品。
8.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说明只要我们平时留意观察,注意搜集材料,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父母及他人的情感,就一定能挖掘出好的素材,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9. 师:回忆了父母的关爱后,打算怎样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谢意?表达方式上能不能巧妙一些,多种多样一些。
(生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
生:父母夜班回家,我事先替他们热好饭菜,再留下一张问候的字条。
生:父母生日那天,当着亲戚朋友的面,给父母送上用积攒的零花钱买的小礼品,再为他们献上一首祝福的歌。
生:春节前给爸妈写一封信,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汇报自己一年的成绩和进步。
生:把父母与我的合影放在台板下,写上他们的生日,让我时时处处想到他们,从小学会做人,懂得感恩。
……
10. 师:同学们想的比老师还周到。希望大家珍惜伟大的父爱母爱,懂得感恩和回报。同时也希望你们通过本次习作的训练,养成善思好问和主动探究的好习惯,以崭新的姿态和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写作中来。
最后让我们饱含深情地伴随着音乐,唱响《母亲》这首歌,进一步感受那无边的母爱!
(生集体满怀深情地齐声伴唱,流着眼泪宣泄情感)
[执教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