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256

[ 王为莲 文选 ]   

“三案”的设计与使用

◇ 王为莲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从2009年8月开始,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开展了“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提出了实施教学模式优化工程。教学模式优化工程,就是全面实施“三案·六环节”模式,“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该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其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互动探究,把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一提出,就引起了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学第一线教师的特别关注,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种意外的收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得到碰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此我把对“三案”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探索:
  一、 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学案,顾名思义就要突出一个“学”字,即学案导学,学案的设计就要突出这一主要特点。设计的过程要以学法指导为主,明确学习目标,突出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自学,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案的编制要精炼、简洁、实用。如《蓝蓝的威尼斯》一课的学案编制:
  (一) 朗读课文,查字典解决读音字义。
  1. 整理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2. 整理好词好句。
  3. 朗读课文,有疑问的地方作下记号,课堂质疑。
  (二) 自学导航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
  2. 同学们,如果你读课文时从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怎么写好这篇文章这三方面去想想,那么相信你会很快理出本文的内容、主旨、写法。
  (三) 课堂交流展示。
  1. 找出表示行踪的词或句子。
  2. 请以导游者身份介绍,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威尼斯的哪些风光?
  (四)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1. 文章除了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踪之外,在语言的描写上也颇下功夫,看看你最喜欢文章哪几段的语言描写?
  2. 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语文学案的使用应灵活,可根据需要一篇课文一份学案,不必每课时都发学案,这样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突出了课文的整体性,且避免了把学案当作练习来增加学生负担的问题。
  二、 教案的设计与使用
  教案的设计重在一个“教”字。“三案·六环节”模式下的“教”字已不像以前教学中重在突出教学内容,而是重在如何去教、怎样教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学,而且主动有效地去学习所教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用心去研究文章,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就要凸显六环节中的自学质疑、交流展示、合作探究。通过自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交流展示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课文内容,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学中的疑问引导学生去思考,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如《陋室铭》一课设计了合作探究、质疑问难这样的环节,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小组长整理讨论情况,并派小组成员展示:
  1. 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2. 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 读过本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对课文中的内容或写法有疑难之处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在这节课上学生对刘禹锡是怎样的一个人,发表了他们的独特看法:
  生:我认为作者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通过文中“无案牍之劳形”及“陋室铭的故事”可以看出。
  生:我觉得刘禹锡有点“俗”。
  部分学生附和:对,作者自恋。
  师:作者怎么俗了,为什么说他自恋呢?
  生:作者不是把自己和神龙、仙人比就是与名人比,他自视甚高,处处自我标榜,瞧不起普通人,不能算为高尚。
  既然这样的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主,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又不确定,那么教师就更要在预设上下功夫。预设的问题就要多一些,教师的备课不但要深也要广,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万变。在这样的课堂,教师要放下权威架子,敢于向学生学习,有时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暂时放一下,课后再展开争辩或查找资料引经据典加以论述,万不可为了自己的权威就草草收场或应付塞责。精讲内容要确定好,学生的难点要点拨到位,学生没有提到的,教师应精讲、讲深讲透。
  教案的操作使用要突出以下几点: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案的设计主要围绕着学生的学来构思,在课堂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就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的时间,就会出现教学时间与预先设计的时间有较大出入的现象,就会影响教学进度。这时我们教师要学会取舍,想想学生需要学什么,也就是教师想教的应该与学生想学的一致,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接下来指导他们怎么学,把时间留给学生,在这个“捕鱼”的过程中学生会收获更多。
  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同学的讲述,对讲述的重要信息进行提取,随时做笔记。为了让学生认真倾听,可以请学生站起来对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
  要做到活而不乱:这样的课堂开放灵活,教师就要放得开收得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学,提出自己的疑问。为避免课堂太杂、问题太滥,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部分疑难问题,然后再由小组长提出本组的共同难题,这样问题就集中了,做到了能放能收。要做到收放自如,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要求课堂有触及心灵的真诚对话,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教师学会点“火”,而不能灭“火”。要敢于让学生去争辩,引领学生探寻真理。不要因为问题棘手就转移话题或塞责了事。
  收放自如的课堂,教师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外,还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不要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会,不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帮助解决,实在不行就课后再解决,有了这样的想法,课堂上教师就能自如地引领学生去学了。
  三、 巩固案的设计与使用
  巩固案的设计不仅要起到巩固的作用,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在设计巩固案时可分层次、有梯度。要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如《苏州园林》一课的巩固案设计:
  (一) 达标检测(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1. 说明苏州园林这个群体的特征并总领全文的语句是 。全文说明顺序是,结构是。说明语言要注意 性和 性。
  2. 找出文中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并说明其作用:
  (1)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2)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美,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二) 走进生活(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
  1. 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由命题,写一篇游记
  (学法指导:介绍中一定注意说明的顺序,抓住中心建筑物,清晰地用好方位词,并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2. 请你以自己身处或周边的城市为例子,说说城市的美化和建设问题。
  巩固案的使用,不仅需要老师提升能力,还应提高素养,语文的作业不仅是做题,还要阅读,可以让学生每天读篇美文,摘抄点好词好句等,更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深入观察,写下感悟体验。没有必要每天都做重复的练习。
  三案的设计与使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课文内容、课时情况来灵活运用,尤其六环节的操作并不是缺一不可,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来选用,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出色完成学习目标即可。“三案·六环节”模式的设计与操作虽有难度,但只要我们改变观念,敢于尝试,在三案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放与收的关系,就能使这一模式发挥它的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三案”的设计与使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