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班级读书会上,一个男同学就他读的《土鸡的冒险》一书谈感想,当他说到土鸡富有智慧时,举了一个例子:一直在主人面前排挤中国土鸡、炫耀自己的白毛鸡看到主人床单上的污迹,很像一朵花,就问土鸡是怎么回事。土鸡就骗它说,这是屎花,主人故意让它弄上去的。如果它也能把自己拉的屎弄到床单上,那么一定会得到主人的奖励。愚蠢的白毛鸡信以为真,照着中国土鸡的话做了,结果正巧给主人看见,挨了主人一顿痛打。这个孩子说完,教室一片笑声。然而,我一下子陷入沉思。
现在到新华书店看书,从中外名著到时尚读物,好书应有尽有。可是,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读《土鸡的冒险》这种粗俗低劣的书呢?
看来正确引领孩子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真的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一、 以教师阅读引领学生阅读
《学记》云:“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生一般都具有“向师性”,也就是说学生都有尊重、崇拜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正是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所以学生都会主动地向教师靠拢——在观念上靠近教师,在行为上模仿教师。我们常常发现,如果一位教师连续几天捧着一本书赏读,那么几天以后,学生手上也会捧着这本书。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往往形成“共生”效应。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籍,教师自己首先要去读。不但要读经典作品,还要读当代作品;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自己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班级读书会等机会与学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做不仅沟通师生的情感,而且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 以亲子阅读引领学生阅读
心理学家科尔曼说:“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语文学科的广泛性、实践性和社会性更决定了家庭因素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我感觉亲子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我要求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根据我专门设计的表格,把故事内容讲给父母听,父母根据孩子的讲述来提一些问题。父母在听取孩子意见时及时正确引导,帮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下是我班部分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内容:
“在这个世界上,动物和人类是平等的,他们同样有生存的权利。许多时候,动物的高贵情感会打动那些最冷酷的心灵。他们和人类一样有爱,有恨,有喜怒哀乐,我们应该善意地保护他们,珍爱他们,和他们成为真正可以交流的朋友。相信儿子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更爱小动物。”(亲子阅读西尔顿的《感动世界的动物故事》)
“爱因斯坦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我更欣赏儿子的观点,一个人首先要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希望儿子积极参加各项体育运动,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亲子阅读《爱因斯坦传》)
三、 以小组阅读引领学生阅读
我们知道,学生本身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启发、帮助、竞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书香班级的建设中,我根据学生阅读水平、阅读爱好等因素把学生组建成了一个个读书小组。
每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共读一本书,然后就作品的主题、语言、人物展开讨论,并及时记录在小组的阅读日志上,教师及时插入各个小组,听取他们的交流内容,正确引导。来不及插入的小组,教师可以阅读他们的阅读日志,了解他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集中一个时间,进行全班阅读交流活动,互相启发,互相吸纳。现摘录一个阅读小组的日志:
问题一:《我飞了》这本书中的单明明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1:我认为单明明是个善良的人,走在街上敢于帮助老奶奶。
学生2:单明明知道杜小亚生病了,竟然冒着雨去看望他。他多么珍惜和朋友的友谊呀!
学生3:单明明有时性情太冲动了,应该学习杜小亚的乖巧。
下次话题:为什么杜小亚死了之后,会变成一个小天使陪伴着单明明呢?
新课标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不仅对课外阅读物的量作出了明确的数目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质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课外阅物中的价值取向,引领他们走向课外阅读的圣殿,让他们真正能通过课外阅读增长才干,陶冶性情,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