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晏子使楚不辱使命……他们凭借口才征服对方,出色完成外交任务。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伶牙俐齿、应变从容、交际广泛,综合能力强。崔峦先生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因此,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怎样才能为学生“广开言路”,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呢?
一、 依托训练专题,强化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
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个练习后面都有口语交际的专题训练,它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如《打电话》《春天来了》《指路》等等。通过专题训练,能使学生较系统、较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
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多重读写,忽视听说,学生的口语训练往往仅局限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很少有双向互动的口语实践。因此老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自由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流。只有师与生、生与生多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如《借铅笔》是一年级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我让学生先做准备,可以讨论,切磋研究,集思广益。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讨论得非常热烈。接着组织学生表演,要求学生使用“请”“谢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最后创设向别人借文具、借玩具的情境,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并穿插了“东西损坏后应该怎样做”的训练内容,渗透“有借有还” “按时归还” “损坏赔偿”的思想。一节课中学生们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得到了听说的训练。
二、 立足课堂,进行全方位的口语交际训练
1. 结合拼音教学训练口语交际。刚入学的儿童,很多孩子语言表达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说话的训练,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例如,在《Z C S》的教学中,最后一部分是图与相应的拼音词,图上画着小朋友在擦玻璃,阿姨在扎辫子,老爷爷在浇花,看图练读拼音词“cā zā sǎ”。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说一说。然后指导学生连贯完整地说好一句话,接着激发学生把每句话连起来,形成一段话,使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融为一体。最后再出示“cā zā sǎ”三个拼音词进行拼读。这样,既学习了拼音,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
2. 结合识字教学训练口语交际。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可以让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个字或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形近字“渴”和“喝”比较难分清,有些学生常常写错,我就让学生说说好的方法。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渴了要喝水(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旁)。全班同学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渴”和“喝”,而且也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
3. 结合阅读教学训练口语交际。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挖掘课文中的训练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采用多种的训练形式,努力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融为一体。
(1)利用教材留白处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其训练内容之丰,训练形式之活,训练方法之趣,训练手段之新,均强于以往的教材。教师只要真正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其训练效果是有保证的。
如第二册中《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写了风和太阳比本领的事,教育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课文最后一小节是这样写的:太阳惊讶地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这段话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听了太阳的话,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太阳和风都明白了什么呢?他们今后又会怎么做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2)进行课本剧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生成能力。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心理学上说,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比较强,精彩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课文的实际,教师可适当安排一些课本剧的表演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可提前通知同学们,让他们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表演,必要时可给予指导,再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演出。如教学完《蚂蚁和蝈蝈》(第二册)后,我让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表演时也可以发挥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表演还需要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种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能增添学生情趣,又能训练艺术语言和形体语言,有利于学生提高表达的效果。
三、 关注生活,创造机会练习交际
口语交际应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练习口语,积累语言。如何在课堂封闭环境中再现生活?创设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不失为可行之法。
1. 利用校园生活,学会交流。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交谈的机会,导致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沟通,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训练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同学之间的交流最为频繁,问声好、借块橡皮、请教问题、做游戏等等。大多数学生都能表达,但在文明礼仪方面有所欠缺,于是我创设了一个个情境,请学生分别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点评,让学生学会如何礼貌地进行交流。
其次,与老师的交流对于个别胆小、内向的学生来说是个难题。在这方面教师要对这些学生个别辅导,有时可以让他帮助老师收本子,叫他帮老师给小朋友传话等,让他缩短与老师的心理距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 结合家庭生活,学会表达。在家庭生活中,学生要扮演多重的角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家里经常遇到的情况,如打电话、做家务等,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比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学校要求学生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所以我借机创设了一个情境:
(吃过晚饭,妈妈正准备去洗碗)
生(扮演孩子):妈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您节日快乐!今天的碗我来洗。
师(扮演妈妈):不用了,你有这份心意就够了!这么多碗你是洗不干净的。
生:妈妈,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把碗洗干净的!今天是您的节日,您就休息休息吧。
在这个情境表演中,既训练了学生在特殊的节日里如何恰当地向他人表达心意,又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 走进社会生活,学会应变。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是复杂多变的,我认为,让学生实际体验一番,再进行情境模拟、交流,更能激发兴趣,而且达到人人交流的目的,如购物、营销、参加社会实践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际范围的扩大,口语交际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教师就要采取多种孩子们喜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我们自己和孩子们都爱上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