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301

[ 汤海燕 文选 ]   

多媒体“辅”在何处?

◇ 汤海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识上有误区,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展示活动也出现了多媒体过多过滥、使用不当等现象。于是,严厉批评多媒体者有之,将多媒体拒之门外者有之。究竟该怎样看待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它“辅”在何处?笔者认为:
  一、 为激发兴趣、优化朗读而“辅”
  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时,考虑到城市孩子对蝈蝈没有多少感性认识,于是我上网精选了几张蝈蝈图片,并配上了清脆动听的叫声。上课时,对着蝈蝈的图片,我讲起了小时候捉蝈蝈的往事,学生们一个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对蝈蝈一下子有了亲切感。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多媒体课件却激起了学生浓浓的兴趣,不知不觉间40分钟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朗读感悟中过去了。
  二、 为突破难点、领悟主旨而“辅”
  《飞驰在高速公路上》讲了“我”和爷爷乘车到上海去,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新发现和新感受。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沪宁高速公路真是一条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在理解上有相当的难度。于是教学中老师不失时机地打出精心制作但并不复杂的课件:有沪宁高速公路的动态全景图,又用6个不停闪烁的光点代表沿途的6个重要城市,帮助学生理解“珍珠”和“黄金纽带”的浅层含义;在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这6个城市的资料后,老师相机再打出6个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名胜等,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逐步领悟到“珍珠”和“黄金纽带”的内在含义,并体味到文字背后的赞美、自豪之情。多媒体课件适时恰当的运用,使学生的理解有了拐杖,顺利地突破了难点。
  三、 为升华情感、发展语言而“辅”
  孙双金老师执教《二泉映月》一课,语言生动流畅,情感真挚饱满,设计富有创意,给广大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引导学生感悟想象阿炳“卖艺度日”的环节:
  师:阿炳又是怎么挣钱度日的呢?请你们想象。
  (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一下。
  (《二泉映月》凄苦、悲哀的旋律回荡在礼堂,所有人都沉浸其间,默默想象,有学生间或喃喃自语。)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却只穿着破长衫。他走在雪中,两手发抖,都操不起来琴。阿炳又冷又饿,他觉得更加寒冷了,拉着凄惨的曲子。但是谁也不理他,好不容易挣到一点钱,却有人仗着阿炳看不见,把钱抢走了。这一天,阿炳一个铜板也没有挣到。
  生: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非常热,汗水从头上一颗一颗滴落下来。阿炳也非常渴,嘴上都裂了,可他没有钱买水喝,仍然非常努力拉琴。他眼睛看不见,他看不见路上有没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看不见自己已经挣了多少钱,看不见有人将他辛苦挣来的钱拿走了,看不见别人对他的讽刺,对他的白眼。
  生: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了40度,但是为了他喜爱的音乐,为了生计仍然坚持出去卖艺。卖艺时,他手中的乐器随着他的咳嗽声不停地颤抖,琴声也受到了影响,他克服疾病的干扰,继续拉着、拉着……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渐渐的”。
  生:(齐)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为什么呀,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
  生:(齐声响亮地)没有!
  这个环节,老师利用多媒体巧妙地创设了三个普通又而有代表性的场景,一下子,似乎让学生看到了在寒风中、在烈日下、在病痛中沿街卖艺的阿炳,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二泉映月》一唱三叹,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学生怎能不被打动?于是,饱含浓情的话语汩汩流出也就不足为怪了……
  笔者认为: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面对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我们应冷静思考,注重实效,不喧宾夺主,不哗众取宠,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精心设计,适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这样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多媒体“辅”在何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