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311

[ 于雄健 文选 ]   

“老师,有长得一样的”

◇ 于雄健

  [案例]
  《做一片美的叶子》(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4课)有这样一节:“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为了让孩子们感悟关键词“形态各异”的意思,进而领会本节文字的主要内容,我的预设是:从孩子们各不相同的长相入手,寻求突破。
  课堂上,学到这儿,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让我们的眼睛先往我们三(7)班这个大家庭看一看,78个同学,有长得一样的吗?”我原来以为,答案是明摆着的:没有!然而,出乎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我的话音刚落,好多孩子都不约而同兴奋地高喊:“老师,有长得一样的!”
  还有孩子补充:“就是王昊腾、王昊跃!”
  “他们是双胞胎!”
  好在我处变不惊。因为,教书20个春秋,我的学生中曾有过四对双胞胎,三对女的,一对男的,经验告诉我,即使是双胞胎,在外貌上也一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我又埋怨自己,怎么不知道班里有双胞胎(我这个人,有时比较粗心,再说,到实小刚上班两天)!
  “他们是双胞胎?长得一样?你看我这眼睛,真不管用!这样吧,老师建议,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昊腾、王昊跃兄弟俩闪亮登场!”
  双胞胎嘛,总喜欢穿一样的衣服,那天,他俩穿的是湖蓝色上装,土黄的条绒裤子,从五官到身材、衣着,还真的难以分辨。班级里的孩子看到站在一起的兄弟俩,都忍不住发笑。稍顿片刻,我说:“大家说的一点不假,兄弟俩长得真是太相像了,一时叫人难以分清。不过,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他们的爸爸妈妈分得清吗?”
  有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一定分得清,不可能搞错的。”
  “是啊,同学们,那我们就来个现场观察比赛,看看谁能从长相上发现这兄弟俩不同的地方。看不清楚的,你可以悄悄地向前走几步。”
  “老师,我发现了,王昊跃脸蛋右侧有颗痣,明显的,王昊腾的那儿就没有。”
  “唔,的确是这样。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他有双‘火眼金睛’!”
  我走到跟前,轻轻地问谁是哥哥,王昊腾用手指向旁边,而王昊跃则在偷偷地笑。
  “老师,王昊腾的下巴要比王昊跃的尖一些!”临近的同学都向发言的同学投去赞扬的目光。
  “老师,我发现弟弟比哥哥高一点!”
  “对,这是身材上的不同。”教室里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真不简单,几分钟内就发现了兄弟俩的一些不同之处,都快赶上他们的爸爸妈妈了!现在,仍然觉得兄弟俩长得一模一样的,请举手。”孩子们只是互相望着,笑了。
  “孩子们请看,老师又有新发现,这兄弟俩在嘴的附近都有颗比较显眼的痣,但王昊跃的靠近左嘴角,而王昊腾的靠近下嘴唇的中间。”前排的同学在不住地点头。
  “同学们,让我们用掌声欢送兄弟俩,感谢兄弟俩!”
  水到渠自成。紧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看,连双胞胎兄弟长得都不可能一模一样,更何况是大树上的叶子呢?”
  ……
  [反思]
  “教学不是一个演‘教案剧’的过程,而是完善并再度创造师生共在的精神生活的范本的过程。”(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确,课前预设固然是上好课的前提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出现意外情况。
  在课堂“风云突变”之时,幸好我处变不惊,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察比赛,找出双胞胎兄弟在外貌上的差异之处。通过师生互动,既解决了理解关键词这一问题,又锻炼了学生观察及表达的能力。经过观察与交流,孩子们逐渐领悟到双胞胎也不可能是百分百的一样,在外貌上必然有所差异,那么“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便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孩子们起初还是挺得意的,多少有几分想看老师笑话的意味,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倒中了我的“圈套”,渐渐地,大家又因有所收获而心悦诚服。
  记得叶谰教授曾经指出,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亲历这样的事情,我对叶教授的话加深了感悟。由此看来,我得感谢班上的这对双胞胎,感谢那句“有长得一样的”的大声呼喊。我很自豪,没有对孩子逆耳的话语来个当头棒喝。
  今后,我将继续善待课堂上的意外,因为意外往往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老师,有长得一样的”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