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291

[ 袁 媛 文选 ]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 袁 媛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所做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教学生学会学习,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
  一、 了解学情,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清楚了学生的实际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起导向的作用。它规范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而有效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课时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有效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统一目标发展,部分优秀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就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二、 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他们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有效性就高。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节课的开端非常重要,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的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上课伊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我就自编了一则谜语激趣:有个小姑娘,站在水中央,脸儿圆圆,腿儿长长(打一植物)。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当然不同的课文要采用不同的激趣导入,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灵活运用。
  三、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本人在教授《秋天》一课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解决问题。结果学生们对我的这种做法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再看看许多成功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四、 精心设计,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成败。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存在提问目的不明,提问逻辑不强,提问方法不当,提问时机不准,提问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些提问显然和有效性相违背。怎么提问历来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可以斟酌的方面很多,但有几点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1. 课堂提问应有合理的思维跨度,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合理的跨度是指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主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子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都必须有值得思考的空间,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提问的呈现方式要新颖。提问呈现方式不同,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新颖的呈现方式要求提问有趣味性、挑战性、启发性、延展性。教师可以从三个角度下手:一是发问视角新;二是发问语言妙;三是发问方式独特。
  3. 激发学生自己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我们教育的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潜力,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逸夫小学]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