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248

[ 丁桂春 文选 ]   

课改,首先要改教师意识

◇ 丁桂春

  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教育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旧理念,让学生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上来,使学生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要想课改成功,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的思想,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意识。
  第一,教师要确立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我们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归宿。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标准,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只有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
  阅读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发展智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教师要具备“学生”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离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无意义了。另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语文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有教师心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他组织的阅读教学才会从学生出发,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学生从中才会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和敢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舍去学生预习中已掌握的内容,舍去与课文主题无关紧要的内容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突破原有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死书变成活书,使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经验”。
  这样的教学内容才具有广泛性、针对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才能在有效的教学空间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当然会更多。
  第三,教师要贯彻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则
  如何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科学地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要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实施的控制。”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简言之,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就是在有限的阅读教学中,一方面努力“提高活动效果”,另一方面尽可能“节省时间”。当然,最优化标准,不是绝对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且逐步完善和提高。教师必须树立“最优化”意识,即阅读教学中某种教学法对某些教学内容是最优的方法,在阅读其他文本时,它可能就不是最优的方法。过去看来是最优的,现在则未必仍然最优;同样,现在看来是最优的,将来也可能发生变化。这样,才能真正实施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因此,有效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以最优化为目标,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不断地在教学中去实践。理念是行动的指针,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反过来,行动是理念的结果,没有行动,光喊口号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第四,教师要强化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也就是说,一次课的结束并不意味一次教学的终结。教学反思正是一节课的延续,而且是新的一节课的开始。有效的阅读教学必然是教师对文本、学生、教(学)法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究,从而不断提升的结果。
  教学反思往往不是教师独自一人的臆想,而是一种需要教师本人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乃至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状况或得失,认真思索,认真总结,努力提升的艰辛过程,甚至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当然,教学反思也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思索。首先,教师根据对前面教学的反思来计划自己下面的阅读教学的安排,又通过反思来观察教学中的行为。接着,教师进行“反思之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成败得失的原因,从而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反复,永无止境。由此看来,教师教学反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反思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
  教师可以采取教学日记、随笔札记、讨论研究等方法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发现,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进步,从而推动教学不断向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仇湖小学]

课改,首先要改教师意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