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265

[ 李玉梅 文选 ]   

小学低年级如何训练朗读

◇ 李玉梅

  低年级是学生朗读的起步阶段,为了打好基础,必须从头抓起。
  1. 范读领路,摹仿入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有效的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当然,教师范读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中。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情境教学的文章。像《狐假虎威》这篇课文,课题出示后范读,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老虎很凶猛,是森林之王;狐狸是狡猾的,这次老虎竟然被狐狸骗住了。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狐假虎威》第3—6节,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呢?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骨碌”“扯着嗓子”“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蒙住”等来理解文中的意思,先要理解词的意思,通过做动作演示:眼珠子骨碌一转,拉长声调,让学生理解“骨碌、扯”的意思,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时可配上一些手势和表情进行范读。三是讲后范读,这时候的范读是让学生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范读时可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再现文中的内容。
  2. 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好酒不品不知其味,好文章不品不知其美。通过朗读可以体会、感悟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使自己受到美好的情感熏染。如苏教版小语第四册第21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我先设疑:“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以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在教学第二、三、四小节时,先让学生自读,感知我“想变点儿什么”,思考“我”为什么想变成“雨滴、蝴蝶、蝈蝈和星星”,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唤起他们的美好回忆,形成意境,通过有声有色的诵读,读出味道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融入自然界的“我”和自然界的事物相亲相近,是多么令人愉快,从而激起学生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当“我”看见一个“小小的荷塘”时,又改变了主意:“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什么到了最后,“我”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导读第五节,进一步启发“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因为荷叶样子的可爱吗?接着,再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学中,通过反复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品味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

小学低年级如何训练朗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