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288

[ 孙二华 文选 ]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孙二华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地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内涵之一就是敏锐的观察力。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有句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反三”的过程就是发散求异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在小学阶段也就是敏锐观察力的培养过程。课文中有许多对人、事、物、景等的生动形象的描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中向作者学习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学习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然后迁移升华,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在几年的课程改革之中,本人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上作了一些尝试与努力,本文结合平日的教学实例从多角度全面观察、抓特征比较观察、悟生活联想观察、结合插图内容观察这四个方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 全面、多角度观察
  所谓全面多角度,就是对事物的全部内涵作“各个方面”“不同角度”的观察。
  从“各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即在观察中尽可能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观察对象的多种特点。例如《九寨沟》中作者描绘了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小声读课文,品味语言,再让同学们合上课本在脑海中构画一幅幅图画,展开讨论:为何这些画描绘得如此鲜明?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家发言踊跃,认为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着笔,从而使这些美丽、神奇的景色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和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于是我带领他们走进果园,观察春天果园里的情景,同学们调动各种感官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各个方面把果园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
  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是指观察时不断变换角度。观察角度不同,感知不同。例如学习《孔子游春》一文我让同学们找出描写“水”的句子,然后讨论为什么孔子把司空见惯的水看得如此丰富深刻?通过讨论,大家懂得了怎样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
  曾读过一篇文章,说三个臭皮匠为什么会顶一个诸葛亮呢?原因就在于:诸葛亮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和观察,而三个臭皮匠则可以在同一时间至少在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必然会对某一事物有个较全面的了解,从而较容易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这样自然就会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这个论断清晰地告诉我们:观察、分析和审视一件事物,要尽可能地多角度进行。如果我们经常引导并要求学生这样做,那么孩子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 抓特征,比较观察
  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比较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操作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通过比较鉴别异同高下,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学习《青海高原一株柳》时找一位阅读好的同学朗读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相关句子,让同学们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段表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大家认为作者用家乡霸河的柳树来作比较,从而突出青海高原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即在观察事物时要把着眼点放在事物特点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如韩愈《早春》中对春特征的观察就抓住了一个“早”字。这个“早”是作者观察春时抓住的本质特征。学习了这种观察方法,课下让同学们分成小组,观察石榴树,石榴树与柳树、槐树相比发芽是早还是晚?芽的颜色如何?通过观察同学们就把石榴树返青迟及芽是红色的特征抓住了。
  三、 悟生活,联想观察
  联想是人们根据信息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个信息想到另一个信息或多个信息的心理过程。著名作家秦牧说:“要把平常的东西也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联想能力。”例如《烟台的海》一文作者由夏日烟台的海的水平如镜想到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非常生动、形象。由于白雪覆盖着树枝,就像梨树开花一般,因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由皑皑白雪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充满乐观昂扬的情趣,多么地贴近生活!学习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我让同学们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观察插图,驰骋想象,用短文再现当年王维为挚友饯行的情景,大家完成得不错。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进行广泛联想、想象。如看到满天星星有人熟视无睹,在国庆节之际,有学生却写道:“若把天上的星星都采来,我将做成美丽的项链挂在祖国母亲的脖子上……”多么奇特的感悟!可见丰富的想象力是多么的珍贵。
  四、 结合插图,内容观察
  小学生抽象思维差,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不仅能培养观察力,还有助于阅读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加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文中的有关事物,把图和文结合起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材中,编者安排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节。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如《灰椋鸟》一课里,我请学生观察插图上的灰椋鸟归林时的一批批、整整齐齐、浩浩荡荡的场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场面的宏大。《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我请学生观察插图上的金字塔的远景图片,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之上屹立着一座座雄伟的金字塔,使学生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巍峨壮观。再如《船长》一课,学生通过观察,看到了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客轮沉入大海时的高大形象,真正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