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考的影响,“分数决定一切”似乎成为共识,学习好什么都好,其他方面可以放一放,因此大家都把精力放在孩子学习上,很少有人关注孩子能力发展。其实培养学生生存能力与培养学习能力同等重要。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十分严重,从出生到上学,直至长大成人,处处都依靠父母的呵护和照顾,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束手无策。据有关部门对6—10岁的小学生进行专项调查:“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近70%的学生回答“坐下来,等爸爸妈妈来找我”或“不知道”。
一、 生存能力低下的成因
1. 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接触时间最多,父母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观念直接传递给自己孩子,可见家庭教育重要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能力培养认识偏颇,大部分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上,他们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做别的事情是浪费时间,认为只要学习好,考上大学就有了一切,忽略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
当今父母出于爱子之心,恨不得为孩子做好一切事情,时刻呵护孩子,剥夺了孩子自我实践的机会,压抑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精神。由于家长对孩子过于关爱、过度保护,让孩子产生依赖思想,使孩子生存能力低下。
2. 学校方面。迫于升学压力,教师忙教学还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来发展学生能力?尽管老师们也觉得应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也不断努力去做,但面对领导压力、老师竞争、家长要求、社会期望,老师们只能一心扑在教学上。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疼爱有加,哪怕是一点点伤害发生在孩子身上,家长就会觉得受不了,到学校找老师讨说法。老师怕出事,学校怕出事,教育机关也怕出事,过度注意安全,时刻防止意外,严重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的生存教育。
二、 生存能力低下的后果
当今社会,竞争相当激烈,有竞争就有胜负,而失败者往往要承受很大心理压力,没有良好心理素质,没有对失败的承受力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但现在的很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失败,一旦失败便会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会选择离家出走等消极做法逃避现实。有的学生迫于压力而失眠,有的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离家出走,有的因为没有信心而选择自杀,可见学生生存能力面临的困境。
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严酷的现状,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我们的社会、家长、学校、老师该做些什么呢?
1. 家长不当“鸡妈妈”。老母鸡抚育小鸡,从小鸡出壳那天起就努力把小鸡保护在自己的双翼下,小鸡跑到哪里,老母鸡跟到哪里,为它们遮风挡雨,甚至为它们免受外界侵害而好斗;我们的周围有多少这样标准的“鸡妈妈”呀!试问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能长大吗?
我们应当教育孩子“不靠天,不靠地,凡事靠自己”,要在未来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自立能力。从小培养孩子自立意识,放手让孩子独自去做、去想、去尝试、去体验,这样他才会逐渐独立,并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那么就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
2. 班主任,做个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有心人。班主任及老师应正确评判、公正对待学生,不能仅以分数高低来评判学生好坏,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都充满自信。即使有的学生成绩很差,老师也一定要尊重他,不能打击他,如果老师的方法不当,那么会让学生丧失信心,陷入自卑。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信心,造就他们健全人格,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成绩,先教做人,再教成才。针对现在学生心理脆弱,独立性差的现象,班主任要进行针对性的生存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能力。
当然,要想改变当今孩子生存能力薄弱的现实,光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还需要全社会多方位的共同参与。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