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最为直接、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口头评价语言。它伴随教学始终,贯穿整个课堂。
我们在探索课堂有效性,把目标锁定“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时,有这样三个问题必须要思考:
第一、 在自己的课堂上或见过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着哪些问题?
第二、 在自己的课堂上或见过的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成功的案例有哪些?原因何在?
第三、 我们该如何提高成功运用教学语言评价学生的能力?
为此,我走进四年级《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教学课堂,对“教师评价语言”进行了仔细观察。
一堂课下来,问题很明显:
一、评价笼统模糊。整堂课教师有40次评价,其中28次不是“嗯”就是“好”,或者“真好”,占70%。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哼哼唧唧,不置可否,学生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根本无法从老师的评价语言中找到答案。
二、评价肤浅无效。课堂上,时时可听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是仔细一听,评价空洞无物,学生无法从教师的评价中知道什么,得到启发。如老师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寺庙的破败。一名学生读完,老师就说:“好,我们向他学习。”这个“好”理由是什么?没有点明,学生不知道该向这位学生学什么。这样的评价非常空洞。
三、评价单调乏味。在40次的评价中,绝大部分是“好”“嗯”“好的”“请坐”之类,因此,课上了一半后,学生明显没有了回答问题的激情,课堂便冷清下来。谁能受得了如此机械单调的评价呢?因此,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课堂,当学生求知欲望下降的时候,真该问一下自己:“是否我的评价语言出了问题?”
如何准确、精当评价呢?
一、 认真聆听,倾情评价
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是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第一要素。在聆听中,不仅要听出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透视他们的内心感受,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一员,尊重他们的意见。教师应该认真聆听每一个声音,热情地从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方面寻找亮点,尽可能地把“坏的批评”包容在“好的表扬”里面,从而使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1. 肯定学生成果。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错误中隐藏的“珍珠”,针对性地进行评价,给学生信心,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比如:九个生字你第一次就读对了7个,而且声音响亮,很了不起。再听听其他同学的读,相信不会的两个你也能学会读。
这样的评价理智中含着深情,让学生在成功中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
2. 关注学生情绪。教师评价的“情”需要倾向班上的后进生,有些学生好不容易有勇气站起来回答了,可是他们的回答从知识的角度很难找到可圈可点的地方,这时,教师千万不要以一句简单的“请坐”就结束他这次回答。我们要看到,这次回答对他们来说是克服了多少的障碍才完成的一次对自我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情绪,给他们表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有下一次发言的勇气。
比如:你读得很认真,很辛苦,你能坚持读完真不容易,掌声!
3. 提炼学习方法。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事。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对错,更要关注学习方式的好坏,好的加以表扬,让班上其他学生学习、并掌握这种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比如:从联系上下文中,你理解了“毅然决然”的意思,真是会读书。
二、 抓住要领,引领思维
例:薛法根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
师:(出示小黑板)“老天鹅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这句中,哪一个词语深深感动了你?
生:“重重”这个词深深感动了我,从这个词中我看出老天鹅把自己的疼痛、生死完全抛开了。
师:太了不起了,从一个词就品出了老天鹅的精神,你真是会读书啊!
生:感动我的也是“重重”,我觉得这个词写出了老天鹅英勇破冰的决心。
师:太感动了。
生:我感动的是“像石头似的”。
师:抓得好啊!“石头”这个词为什么会深深地感动你呢?
生:我觉得这个“石头”写出了老天鹅不顾身体的疼痛,勇敢破冰的精神。
师:理解得多透彻啊,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是不知道疼痛的,老天鹅知道吗?
生:知道,但老天鹅没有怕疼。
师:即使痛,他也不吭一声,就像一块——
生:石头!
师:是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再次深情地读)
师:天鹅们,来!站起来,请你们展开双翅——腾空而起——尽量高一点,来,重重地扑打——
生(伸出双手,高高举起,重重地扑打桌面。有几个同学痛得直吹手)
师:这样重重地扑打,痛吗?
生(齐):痛!
师:那老天鹅为什么还要这样重重地扑打下去?
生:只有重重地扑打,才能把镜子般的冰面打破!
生:只有重重地扑打,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师:请你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生:再次深情地读)
薛老师以“点睛之语”推进了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导他们不断去发现、尝试和探究,让他们寻觅到了一条优化解读文本的“最短路程”。
成功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只是简单的“对”“好”,或者“错”“请坐”,而应该展开具体的描述,将引导、点拨寓于评价语言中,给学生思维以启发。有了这样的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必然会向纵深前进。
三、 追求生动,展示魅力
1. 追求语言的优美。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最美的,教师优美的评价语言如强力磁场,会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他们的心在教师春风般教学语言的吹拂下悄然打开,一个个教学的精彩就这样形成了:
周益民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时深情地说:是的,这是一曲命运的交响。如果说老天鹅的行动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篇章;如果说老天鹅的心声是一支歌,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旋律。我们聆听,我们感悟,一遍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2. 展示语言的幽默。课堂上智慧、幽默的评价,使课堂变得轻松、有趣,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心境。
如,薛法根老师在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
生:读汤姆钓鱼的一段话,磕磕绊绊。
师:看来你是第一次钓鱼,动作不熟练。不急,看看人家是怎么钓的。
生:读这段话,读得较为通顺,但比较平淡。
师:你对钓鱼比较熟练,但还不算高手。
生:再读这段话,有明显进步。
师:嗯,你通过练习,已经成为一名钓鱼能手了。
……
斯维特洛夫说过,“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练就较强的语言评价能力呢?
1. 通过读书丰盈自己的语言库,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 要吃透教材和学生。只有因材施教、顺势利导,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
3. 勤学习勤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做有心人,多向同行学,学习他们成功的案例,积累好的评价语言,并且能做出理性的分析。对于自己的课堂应该多观察,多反思,不断锤炼。
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虽是即兴的,但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观念。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让学生在我们有效的评价中形成和谐愉悦、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