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 ID: 157579

[ 彭元忠 文选 ]   

九寨行

◇ 彭元忠

  今年中考结束后,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117中学初三教师(包括部分家属)一行30多人前往四川,先后游览了九寨沟、黄龙、花湖、都江堰等景区。在5天的行程中,我们领略了西部神奇秀丽的景色,感受了原汁原味的川藏文化,在那一片辽阔的天地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欢笑……
  一
  6月14日,凌晨四点半,我们登上去机场的大巴。七点二十分,飞机起飞……两小时后,我们抵达成都。随即转乘旅游大巴,前往九寨。汽车沿着成绵高速飞驰,大约下午一点,我们到达江油市,在一个小酒店吃午饭。江油是“诗仙”李白的故乡,我们却没找到一点“诗仙”的遗风留韵。一行人匆匆填饱肚子后就离去了。
  进入平武县境内,路变得难走了。车子一会儿在山沟里行进,一会儿在山腰上盘旋。岩石、树木、野花,就在身边,触手可及。我是第一次走这样的道路,心里不免有点紧张。两年前的“5﹒12”大地震,平武也是重灾区之一。我们偶尔还看到倒塌的房子、崩塌的山体。当然,更多的是新建的房子,整整齐齐的,十分漂亮。这都是外省对口援建的。“对口援建”为灾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体现出我们国家的优越性。灾难总会过去,生活将更美好地继续。这不,无数的游客,带着对美的迷恋,从四面八方过来……汽车载着我们,在山的海洋里穿行,九寨,神奇的九寨,在蜀地的深处,在前方等待着我们……晚上九点,我们到达九寨,入住甲蕃古城假日酒店。
  二
  今天天气真好,大家也格外兴奋。我们心驰神往的九寨,就在眼前。整个九寨景区很大,已开发的景区有三个沟:树正沟、查洼沟、日则沟,呈“Y”字形延伸。全程步行有20多里。我们先游上边的左右“枝桠”,再游下边的“主干”。山峦如黛,秀水似玉。水是九寨的眼睛,是九寨的心跳,是九寨的灵魂。它时而是林间的一道小溪,发出欢快的鸣唱;时而是一袭短瀑,扯出一幅灵动的银帘;时而是一眼小潭,隐藏在路幽林深之处;时而是一汪娴静温柔的湖,在群山环抱中露出款款深情。蓝天、青山、绿树、鸟兽,周围的一切景物都因水而明,得水而美。“人间天堂”、“童话的世界”、“九寨归来不看水”……面对这样绝美的水景,人类的一切赞美之词都显得那么逊色、苍白。水,你生命的源泉,滋养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水,你美的源泉,给多少心灵以温情的抚慰。你的千姿百态,不正是生命与美的呈现吗?
  著名诗人海子在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是多么纯美感人的情意。我不是诗人,无法给这里的每一道水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但令我喜悦的是,这里的水,也有一串闪光的名字:“芦苇海”、“火花海”、“卧龙海”、“犀牛海”、“五花海”、“天鹅海”、“箭竹海”……称这一片片的水为“海”,实在是了不起的发明!一个“海”字,令九寨的水诗意盎然。我们不顾旅途的劳累,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自然,不就是为了寻找诗意,寻找诗意的自己吗?人,不一定都成为诗人,但是“要诗意的栖居”。
  徜徉在这一片“童话的世界”,我们享受着自然的恩赐:清新的空气、温润的微风、和煦的阳光、纯美的山水……夕阳中,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去。九寨,我痴痴地来了,又将痴痴地别去。我带不走这里的美,但我将带走自己的记忆。
  ……
  三
  十六日,我们驱车200多公里,到达黄龙。黄龙海拔3000多米,往返八、九公里。因为前一天游九寨,体力透支比较厉害,在登山时,我就感觉到此行必然有些艰难。果然,行走不到一公里,就感觉胸闷头晕,腿脚无力,望着前面迢迢无尽的山道,我心里不禁打起“退堂鼓”。趁着还早,干脆转回去坐索道。正想向后转,这时,旁边的小唐对我说:“没事的,坚持一会儿,慢慢会好的,高原反应大家都会有,我也一样很难受。”“这就是高原反应?”“没问题的,适应了就好了。”是呀!别人也一样难受,在难受中,他们选择了坚强、前行,为什么我要选择逃避、投降!“高原反应”,你来吧,黄龙,我和你拼了!在小唐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又迈开攀登的脚步,向上,向上……两个小时后,我终于登上了最高处,与其他人胜利会师。回头望望来路,顿觉天高地迥,神清气爽。阳光照在前方的雪峰上,反射出耀眼绚丽的光彩。脚下是“人间瑶池”,似真似幻,令人流连。下午五点,我们离开黄龙。经过四小时的行驶,到达川主寺,在镇上一家酒店住下来。
  四
  十七日早晨,我们离开川主寺,去若尔盖草原上的花湖。若尔盖大草原是世界第一大高原湿地,它绵延4万多公里,共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其中以花湖最为壮观。游花湖是轻松的、浪漫的,沿着湖边的原木栈道,我们悠闲地行走着,那份久违了的自由,像悠悠湖水一样,在心头荡漾。一望无际的草原,像一块绿地毯,一直绵延到天边。蔚蓝的天空,一团团白云悠悠地飘过来,投影在花湖的波心。草丛中,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花儿,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像眼睛,像珍珠,像少女醉人的酒窝……
  这时,我们看到有游客开始骑马,也纷纷走上前去,过一会“骑士”瘾。这些马儿很温顺,稳稳地走在平坦的草地上,生怕惊吓了远来的客人。“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钢枪擦亮战刀亮闪闪……”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的名歌《骏马奔驰保边疆》仿佛在耳边响起来。马,人类最忠实的伙伴,战争时期,它给人类带来力量;和平时期,它给人类带来安康与希望。正如牛在农耕文化中的作用,在游牧文化的延续中,它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包围中,游牧文化还有几许气息在残喘呢?你看,一排排的工厂,矗立在草原上,一片片牧场,正被这样那样的规划……草原,马儿的故乡,未来会怎么样?马儿,草原的孩子,未来会怎么样?
  愿花湖永远美丽如斯,愿草原永远美丽如斯,愿马儿永远健壮如斯……
  告别花湖,下午四点,我们重回九寨甲蕃古城。来到当地一户藏民家做客。村长早早地迎候我们,给每个人献了哈达。随后主人卓玛带我们进到里屋,在这里,我们吃了烤全羊,喝了酥油茶,饮了青稞酒。热情大方的卓玛,还有她的同伴,给我们表演了歌曲、舞蹈等节目。在众人的鼓动下,易校走上去,和她们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夜幕降临,户外燃起熊熊篝火,卓玛带着大家,围着篝火,跳起欢乐的舞步。记得有人说过: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歌曲、舞蹈,永远是民族交往的通行证。在这户藏民家,我们还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藏族服装,非常漂亮。大家还纷纷穿上藏服,合影留念。
  夜深了,我们意兴不舍中乘车归去。
  五
  十八日,我们沿着原路,经过十个小时,从九寨回到成都。晚上,饥肠辘辘中,我们一行人来到一家火锅店,享受了地道的、丰盛的成都火锅。随后,我们三五人一群,游览了成都的宽窄巷。
  如果说长安街是北京的第一街、南京路是上海的第一街,那么,宽窄巷则是成都的第一街。宽窄巷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它们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唯一见证。宽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老成都的闲适,新成都的时尚,都在巷子里。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回去了。这也可以说是我此次旅游中的一点遗憾。
  十九日上午,我们从成都出发,来到都江堰。这里的水,踊跃着强劲的生命,以奔腾的方式展现它洒脱健朗的豪情。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古人的非凡智慧。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乐土。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若把他们比做人,长城便像父亲保卫着民族与家园,而都江堰便是只知奉献的乡间母亲,不炫耀,无所求,这样的它,让我敬,却也怜……”这是恰切的。万古清流今犹在,泽被后世都江堰。喜欢都江堰之水的奔腾不息,喜欢都江堰的无私奉献。这古老的建筑,展示出伟大而崇高的民族精神,令我们炎黄子孙无比自豪。
  在伏龙观、二王庙等地方,我看到了一些楹联,如“山色西连岷江雪,江声东下锦官城”、“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等等。字体苍劲中不乏圆润,意蕴简约中不乏深厚,令我久久沉醉。
  都江堰,是我们离开前收获的一个惊喜,是我们这次九寨之旅的又一个高潮。
  晚上七点,银鹰载着我们,离开成都,离开美丽的巴山蜀水……
  窗外是城市不倦的灯火,在迎接我们这一群远游的归人。西部归来的我,带着一颗温润、轻盈的心,又融入这座现代气息浓郁的大都市,遥远的夜空闪烁着无数的星,明天,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彭元忠,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居广东广州。

九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