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四年级的写作教学大半年了,最大的欣慰是全体学生对写作课的那种亢奋,那种喜爱。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是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让原先令学生生畏的写作课充满了魔力,使原先沉寂的课堂激起欢快的浪花,
打开了学生精彩创意的闸门。
一、 聚焦热点,深度剖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篇习作练习,要求同学们围绕社会关注的事情,谈自己的看法。让一群未满10岁的孩子侃社会热点问题,是不是太过于幽默了!然而,同学们对此讨论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结合市区某小学外出春游5死6伤的惨剧,同学们首先提出了“学生该不该集体外出春游”这一话题。“不能因噎废食”“禁止不是科学的办法”“国外的孩子为什么能经常外出旅游”“政府为什么不能统一合理安排”,尖锐的措词、旁征的材料,让教者明显感到眼前绝不是一群缺少思想的顽童。同样,“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该不该允许学生带小游戏机和小玩具到学校玩”等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针对“小学生该不该上网”这一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许多同学敏锐地指出:“这是一把双刃剑。”“上网利大于弊,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任何事物都有它不利的一面,应该客观地去对待。”对“雷锋精神空间离我们有多远”这一话题,则从更深的层面揭示了儿童的真实心理。“一边参加公益劳动,一边做损害集体荣誉的事”“雷锋5日来了,6日走”等一些尖锐的问题也被同学们罗列了出来。“素质报告书究竟应该给谁看”这一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对多年的操作模式提出了质疑,把讨论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出了一道思考题:学生的潜能,我们究竟开发了多少?
二、 喝彩创意,大胆突破
“教无定法”,检验教法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潜能有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四年级上学期教材中有一组看图写话,说的是小燕子在嬉戏中遭遇车祸的事。对于这样一篇学生感兴趣的作文,我在备课时尽量贴近儿童的生活,努力要求自己从儿童的视角看事物,指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写感受。例如在观察老燕子与小燕子对话这一幅图时,我启发同学们要将真情实感尽量投放到当时的场景中,设身处地地想象、揣摩燕子悲痛欲绝的心理和语言。我启发他们:“老燕子肯定会说:‘兄弟啊,伤心也没用,要保重身体,天黑了,又下小雨了,咱们还是回去吧。’而小燕子肯定会向老燕子哭诉:‘太惨啦,刚才她还和我们在一起玩耍,转眼间命就没了,人类真是太残忍了!’”接着我又启发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两只燕子的感情需要宣泄,它们有许多话要说,它们会说些什么呢?”片刻思考后,一位同学举手说:“老燕子肯定会劝小燕子,燕死不能复生,我们还是回去吧。”另一位同学马上补充说:“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句,燕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吧。”紧接着又一位同学大声发表看法:“我认为老燕子会说,燕生自古谁无死,止住你的眼泪吧!”独特的发言一个接一个,思绪自由驰骋。面对同学们的投入,我不断地加以肯定和评价,真心地为他们的精彩创意而喝彩,同学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
三、 佳作同赏,成果分享
写作水平提高的途径很多,而及时鼓励,激发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是事半功倍的明智之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开展了“佳作共赏、成果分享”活动,有意识地把部分学生习作中创意新、特色明、进步快的习作打印出来,分发给全班同学,师生共同赏析。
在《我的建议》写作教学中,许多同学大胆构想,踊跃提出自己的建议,写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文或片断。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如果你蹲下身子,仔细看一看,你就会发现油菜花这种淡雅而明快的色彩,会使你爱不释‘眼’,越看越爱看;如果你能俯身闻一闻油菜花儿的香味,准保让你陶醉其中。”还有的同学语言很有诱惑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有没有心动呢?心动不如行动,相信你一定能领略到其中的乐趣与惊险。”精彩纷呈的优秀作文分发到各位学生的手中,在同学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赏析的同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认真评议,使每个同学都受到启示,有所感悟。
四、 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少年儿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度和鉴别力,教学应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和兴趣发展而变化,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从活动中积累知识。针对同学们向往集体生活、向往外面世界的心理特点,在《我的建议》写作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春游方案,学生中有的想亲眼见识一下杀声震天、鼓角齐鸣的古战场;有的想到海底世界去看看千奇百怪的鱼,领略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的春游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回忆,并且在作文中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集体游览三国城后,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写道:“真是太爽了,太靓了!”还有同学这样描绘:“炮声隆隆,马蹄声声,杀声阵阵,逼真的战争场面惊心动魄。这种只有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面,让我们大开眼界。”有的同学描写更具童真童趣:“回头看看我们的队伍,大家都笑了,男同学个个身背买来的弓箭,手上拿着刀剑鞭戟,充满小男子汉的豪气。而女同学多数都戴上了香妃帽,俨然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小公主。”
写作源于生活,精彩在于创新。有效开发学生潜能,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必修课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