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ID: 156668

[ 王 芳 文选 ]   

让每个学生处在动态之中

◇ 王 芳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绝大多数教师仍然习惯使用传统的“注入式”,如此语文课堂教学并非“主导”与“主体”,存在种种弊端。笔者认为:只有教者当好“导演”,学生方能显示“主导”。
  教者如何当好“导演”?
  一个字“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兴致勃勃地积极主动地去动脑,去动口,去动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教师“讲坛”变为学生“舞台”,学生当“主角”,教师当“导演”。从而,努力让学生在动态中不断提升语文水平。
  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动,笔者采用了“预习、讨论、展示、点评、作业”五环教学模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前环为后环铺垫,后环为前环检验。
  预习,这一环,是学生自我探索知识、培养分析能力的重要一环。教者的主导重在“点拨”。在学生自学前,教者精心设计、及时印发自学思考题。这些思考题量小值高,既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也不是随手拈来,轻而易举,定要难易得当,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讨论,这一环,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一环,教者的主导在于“加油”。讨论,要求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提倡大胆提出不同见解。教者认真观察,密切关注学生发言动态,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鼓励、加油也可插言点一点,将会“一石击起千层浪”,让学生思维之花燃得更旺,将学生讨论一次又一次引入高潮。
  展示,按一定的顺序,每小组轮派学生,将其自学成果,在全体同学面前一一展示,让大家共分享同启迪。其展示形式不拘一格,提倡“百花齐放”:可讲、可诵,可演,可画……
  点评,每小组对其他组的自学成果,评正确与否;评特色如何;评创新有无。
  点评,先生生互动,后师生互动。教师将学生在点评中出现的点滴失误一一及时纠正。同时,将学生点评竞赛结果及时揭示。
  展与评,这两环,是由教师唱“独角戏”彻底转化为学生“群演”的精彩一环。教者务必驾驭自如,应变得手,过渡自然,确保课堂动而不乱,亮点不断,思潮涌动,掌声起伏。所以,展与评,这两环,欲主体显得“光辉灿烂”,主导务必“导而有方,导而有变”。
  作业,每篇课文教学后,让每位学生认真而独立去完成本文书面作业。
  如此课堂作业,将取代“课外作业”。作业限于课堂,“课余时间”真正还给了学生,“自由”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可自由锻炼,可自由观光,可自由读书,可自由创作,可自由参与趣味无穷的任何有益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自由空间里健康而快乐地茁壮成长。
  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我同样的把学生设置于兴趣充盈的动态之中。首先,我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在完成好适当的书面作业的基础上,让每位学生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让学生亲自体验,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取得了“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的效果。其次,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次,各小组推选一两名谈收获。最后,学生高兴而写,一挥而就,大作告成。
  就这样,五个环节,花了三堂课。教者不点拨,不插言。而学生说得具体生动,写得情景交融。
  从学生一次次习作中,我悟出了一个结论:学生之所以爱写、能写、写得好,是因为笔者平时坚持了语文课堂改革。在课堂上,始终让学生当“主角”,始终让每个学生处在动态之中。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动”中获取字词、句、章知识,在“动”中增长听、说、读、写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体会颇深:
  一、“主角”与“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让每个学生真正当好“主角”,当好“演员”,才能真正体现“学为主体”,“学有成效”。
  二、“导演”与“主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真正当好“导演”,才能真正体现“教为主导”、“教有高招”。
  三、“新”与“陈”:论其模式,新型的替代了传统的,全班学生登台演戏替代了老师演独角戏。在课堂上,有些问题的提出,出乎老师意料之外,有些问题的解决,优于老师的见解。这说明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创造潜能之大,问题在于教者去努力挖掘!
  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刚刚起步。在其不同层面上,仍有“空白”,仍有“开发区”,仍需继续探讨,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充实完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王芳,教师,现居江苏海安。

让每个学生处在动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