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ID: 156733

[ 潘文霞 文选 ]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 潘文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教师素质的影响是最大的。许多语言研究的学者也肯定了教师素质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王蔷教授在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大赛课堂教学观摩分析报告中指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等方面的提高。[1]因此,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数量的缺口很大。以江西九江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为例。九江地区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班级共6271个,另外还有复式班465个,各学校或县(区)应配备专职小学英语教师1573个(不包括复式班),但目前只有281个,缺1292个。且数量非常有限的专职英语教师基本上集中在城区,广大农村只有稍微有点英语基础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的英语教师;其次,即使是把所有的转岗教师包括在内,九江地区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以目前每个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每周课时至少12节计算,也缺328名小学英语教师(如以每个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每周课时9节计算缺846个英语教师)。 [2]由此可见,农村小学专职英语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是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
  其次,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不能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第一学历不是英语专业,他们的专业底子都很薄弱,尤其反映在语音语调、听力和口语上。有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村小学英语老师在口语和听说方面有很大困难,他们只能部分听懂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有些甚至完全听不懂。对于英语教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他们知道很少,不知道如何设计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当多的教师对于现代教学辅助设备和信息技术不会应用,更别说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急需提高,对他们开展行之有效、系统的培训成为当务之急,以适应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需要,使之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
  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要行之有效,必须有针对性,培训应该以他们的培训需要为基础来开展。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他们目前最大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有一些语言教学研究人员和培训机构纷纷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有的研究人员对山东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最需要的培训是语音语调、听说、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理论观念。 [3]有的对江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需要的培训是语音语调、听说、课程设计、技能和理论。有的对河北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需要的培训是语音语调、教学法和技能、英语专业知识、课堂用语、观摩骨干教师的课。
  从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于培训内容的要求大同小异。他们十分需要得到针对语音语调、听说、教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培训,由此可以知道,他们急需要的是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法方面的培训,也就是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的知识。这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队伍有关。正如前面所说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英语专业毕业的很少,大部分是从其他学科转来的,他们的英语语言的基本功比较欠缺,也缺少英语教学法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因此,在教学中他们深感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的欠缺,急需提高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在培训的方式上,他们喜欢的主要有系统讲授、专题讨论、观摩研讨等,希望由优秀的一线教师和熟悉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专家共同组成培训队伍,开展广泛的互动与研讨。在培训时间上,他们比较喜欢有集中培训的时间,一般在寒暑假期间。
  三.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策略
  1、充分调动培训资源,完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体系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农村小学缺乏英语专业的教师,大量的英语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因此存在教师专业素质普遍比较差的现状。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单独的某一个单位很难完成,它需要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高校、专门的教师进修机构和农村小学等的共同合作。其中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是连接高校和专门的教师进修机构与农村小学的桥梁。它们可以协调承训方与被培训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尤其是县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在时间、财力上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并制定制度或计划,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能够常态化、普及化。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十分缺乏,参加培训的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涉及范围十分有限,要改变这种状况,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让全体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高校和专门的教师进修机构进行协调,保证为培训教师提供最优的师资和硬件设施、有效实用的教学资料,使培训高效、实用。
  2、改变培训方式,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针对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现状,我们必须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使尽可能多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得到实用有效的培训,因为单一的培训模式很难满足大多数老师的培训需求。根据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现状及我国这几年的培训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培训模式是比较实用有效的。
  (1)高校本位模式。这种模式是以高校为培训者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的方式,是我国长期采用的模式,国外很多国家也采用了这种模式。从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来看,他们急需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法方面的培训。由于许多教师是转岗教师,他们缺乏英语语言专业素养和语言教学理论,他们需要系统的专业学习。无疑,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的教师队伍使高校在培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高校没有与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没有对教师们进行跟踪培训指导,培训的效果很难得到保证,也因此受到了很多批评。的确,在这些年的培训中存在这样的问题。许多高校仅仅在假期(多半是暑假)对农村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集中培训后农村教师回到当地,高校与这些培训教师很少有联系。这种培训方式能够涉及到的培训教师很有限,在目前英语教师十分缺乏的情况,很难满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们的需求。而参加培训的教师们尽管在培训中感到很有收获,可回去运用起来又感到问题很多。因此有必要建立高校与农村小学之间长期的合作关系。有些高校的培训经验值得借鉴。例如:河北师范大学把试点地市的师范专科学校和当地的试点农村学区小学结成一帮一。没有师范专科院校的地市可以选取有相应英语系的专科学校。派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在毕业前一学期经过培训有教师带队深入学区农村小学顶岗实习,学区的转岗英语教师来专科学校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4]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农村转岗教师得到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又给师范毕业生提供了实习的机会。
  (2)校本培训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的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以全体教师为学员(既是学员,又都是教师),本校校长和领导干部为组织者、领导者,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培训模式。校本培训中,教师能够立足于本职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有效地统一起来,因此它成为我国教师培训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对于比较缺乏英语教师的农村小学来说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培训模式,因为它能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到培训中,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培训模式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更具有操作性。但是在实施校本培训时要考虑农村小学面临的困难,例如:英语骨干教师缺乏、培训设备落后等。农村小学自身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由上级教育机构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系统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分配到的优秀的教师资源和设备资源。
  (3)远程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的时间安排、内容的选择都比较灵活,可以根据教师们的实际情况来自由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学习内容,因此这种模式可以解决工学矛盾,能让更多的教师受益。随着农村的计算机的逐步普及,这种培训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傅小平.小学英语教学论[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贺林茂,肖胜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宏观策略[J]. 九江学院学报,2008,(2).
  [3]胡朝丽.完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体系的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08, (11).
  [4]刘玉娟.河北省农村小学转岗英语教师培训策略的探索[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潘文霞,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师。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