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ID: 156675

[ 史春华 文选 ]   

《荷花淀》课堂教学案例

◇ 史春华

  教学设计:
  第一,学情分析
  由于时空的距离、观念的差异,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抗日故事和孙犁的“荷花淀”派的小说风格,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程度的障碍,存在相关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缺失。但可喜的是一直以来他们对我这个语文老师比较认可,课堂一向很活跃。
  第二,教学目标确立的策略分析
  小说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应为学生在参与的活动中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通过赏析人物的语言、揣摩角色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学习,理解并把握人物形象。
  第三,教学内容及策略分析
  本篇案例的内容涉及的是一个教学片段:赏析夫妻对话中的语言描写,品味水生嫂的性格特征。
  鉴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存在的问题,这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通过揣摩角色、改写人物语言、比较赏析等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揣摩并正确把握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主旨。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的领域中,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质疑、搜集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探究学习,形成解释,获得答案的学习方式。
  教学呈现:
  教师投影片段教学的内容“赏析夫妻对话中的语言描写,品味水生嫂的性格特征”,布置学生阅读相关语段。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师:(指一生)哟,我发现你真是我的知音,每次总是你第一个举手,知道吗,这样下去你离文人不远了。(指另一生)来,你来读,眼镜博士。
  生1: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2: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来,我们把这一句语言描写完整地读一遍。……能不能改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生纷纷举手)
  师:我建议大家别忙着举手,有比较地读一读,想一想,再来回答。
  生3:不能改。改成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用句号则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3:朗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小鸟依人和深明大义两种风格。
  师:别忙着拍手,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才是聪明人,听了他的朗读有意见发表吗?
  生4:他把两个句子的不同读出来了。
  师:对,提意见前先表扬他,你会交到更多朋友。
  师: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谁来说?
  生5:我觉得还应该慢一点,把水生嫂的犹豫、内心的复杂读出来。
  师:理解得很准确,你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摇头)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
  (生推荐,生6朗读。)
  师:读得很好,你们听出什么了吗?
  生7:我从这句话两次感受到了水生嫂的矛盾心理,和她的深明大义。
  师:请同学们继续找。
  生8:“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地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9: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生10: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师:要是你爸爸这么晚回来,你妈妈会怎么说?
  生10:(不假思索)又死到哪里搓麻将去了,这么晚才回来。
  (师生哄堂大笑)
  教学评析:
  在这个教学片段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摒弃了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充分挖掘每位学生潜在的智慧,大力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史春华,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荷花淀》课堂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