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富于浓厚的幻想色彩,是儿童文学史中最悠久的体裁之一。它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欢迎。安徒生曾把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所谓童话体作文就是适合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符合童话特点的想象作文,有着其他习作样式不可代替的优势。
一.童话体作文写作的优势
1.趣味盎然的写作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符合儿童的天性;童话的表现手法——拟人,符合儿童的思维;童话以贴切儿童生活实际的题材为内容,以接近儿童口吻的语言来叙述。从童话的这些特点看,儿童天生有写童话的本能,他们几乎能自发地以童话的形式来写童话。没有了平时作文的束缚,儿童的思维得以解脱,使他们拥有广阔的天地和足够的信心。
2.自由广阔的选材
童话是以独特的方式来贴近孩子的心灵,童话和儿童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默契。它的选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全方位开放式的,可以纵横古今,上天入地,可以写妖魔鬼怪、花鸟虫鱼、风云雨雪……“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正因为童话给学生提供了这么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驰骋的空间,学生才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颖和奇特,想象力才得以自然充分的发展。
3.灵活多样的结构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他们就像童话一样充满幻想,会让云儿说话,会让风儿唱歌,花儿中会走出一位漂亮的姑娘,而她可以乘上时光电梯,去未来世界探索,返回远古时期漫游……整个写作过程充满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写作成了一种自然的流露,因此也就无所谓怎样谋篇布局,起承转合了。避免了“童年趣事多得犹如海滩上的贝壳,其中最美的那一个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等等这样千人一面的开头和结尾。语文教学的目标虽然不是培养文学家,但众所周知,许多伟大的文学家确实都是想象和幻想中成长起来的。
4.新颖独特的语言
童话是幻想、夸张、象征、拟人为基本手法的。美的可以很美,丑的可以很丑,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一位学生在童话中这样写狂风的情节“风婆婆做了一个深呼吸,结果小树们都扭伤了腰。”“狂风是个顽皮的孩子,轻轻拨动一下树枝,便鸟飞弹打”小作者借助夸张、拟人、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把风吹树歪的情节极具人情味地表现出来。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实现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男同学往往喜欢以英雄、侦探、飞机等为题材,女同学则喜欢以小动物弱小形象为题材。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5.生动有味的德育
童话故事一般都是借助植物动物等具体生动的形象,编造曲折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寓教于乐,把教育、知识、趣味融为一体,而且能曲折地抨击黑暗,展望光明,寄寓深刻道理,反映生活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6.深邃广博的知识
对于老师来说学生着手写童话,需要推荐作品阅读,引导学生评价与赏析,初步了解童话是怎样的,如何写作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写作更多的是追求老师的首肯,同学的称赞,满足于成就感。课外必须博览群书(更需要阅读童话作品),扩大认知面,以便于塑造更新颖的童话形象,编造更离奇的故事情节,抒发更深刻的含义道理,提升自我,完成对自我的激励与超越。
二.童话体作文的指导策略
1.联系旧知,别出新裁
(1)承前启后。即根据已知的有关情节作合理的推测和想象,创造性地续补相关内容。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以文章的开头为依据,揣摩作者的思路续编中间和结尾部分;以文章的开头和中间部分续编结尾;选择结尾“余音未尽”的文章再写一个结尾,如《狼和小羊》一课,想象小羊的结尾,是被吃,是出现了意外的事情,还是智逃,大胆续编结局。
(2)推陈出新。在学生耳熟能详的老故事中,找到合适的想象点,融合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个性编写全新的故事。经典成语故事《龟兔赛跑》,人人皆知,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新龟兔赛跑》也有很多,并且内容新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曾让学生编写《井底之蛙》,有学生写出了《宁为井底之蛙》的故事:青蛙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出来,想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然而看见外面的世界并非它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只看到污染的河水、裸体的山峰、昏暗的天空……甚至没过多久就引来了杀身之祸,一群人正要捕捉它当美餐,于是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井里,发出了“世界虽然很大,却没有我一只青蛙的容身之地”的感叹。又如《西游记》故事新编,讲述唐僧师徒来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经历。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个人,《西游记》都因为有了现代科技显得更精彩。
2.留心生活,拓宽视野
(1)假想推测。假想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新奇性。假想以现实为基础,假想一种虚幻的情境或设计一幅未来的场景。如学生发现现实生活噪音严重,希望有理想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最大幅度地发挥幻想和虚构能力,写《噪音收集器》。还如《神州十号》、《一百年后的今天》……
(2)借事喻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引领走向社会走进生活,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用童话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曲折地抨击黑暗,展望光明,寄寓深刻道理,反映生活的本质。如时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活动层出不穷,环保的思想教育也走进了课堂。除了教师的正面教育外,还让学生以《大树的经历》、《一条小鱼》为题进行童话创作,学生所写的作文主题鲜明,立意深邃,启人心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又如针对现在的学生爱上网打游戏的现象,以《眼睛的哭诉》为题进行童话写作,效果比父母的责骂、老师的批评更好。又有用《动物村的赌博风》来反映社会的不良风气。
(3)追溯原因。即根据事情的结果追溯它的原因,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写一些知识性的童话。可根据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本领来编写。如根据小白兔的短尾巴,大象的长鼻子,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啄木鸟捉虫的本领……展开想象像,用童话的形式写一个故事。
3.反串常规,匠心独运
(1)是非颠倒。即用逆向思维的形式,反串或非常规地编写故事。如把强大的变成弱小的,让弱小的变成强大的,把好的变坏的,让坏的变好的……类似著名作家金近先生的《狐狸打猎人》。2004年暑假小学语文毕业考试的作文就可以用“是非颠倒”的方法写一篇童话故事:向来都是老鼠怕猫,却出现了老鼠把猫当马骑的情形,由此就可以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2)移花接木。把此事物的某些特征移到彼事物的身上,或给某一事物赋予另一特征。如有位同学的《小猪笨笨换脑袋》的童话,讲述小猪笨笨受人欺侮,有一次,在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的帮助下,成功再移植了一颗已故科学家的脑袋,从此,笨笨成了最出色、最聪明的猪了。
4.活用资源,精彩纷呈
(1)巧用“物”词。根据提供的几个事物或词语,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把它们串连起来。有这样两种关系:提供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对关系,如猫和老鼠,青蛙与蛇,野草与玫瑰;提供的事物之间有相联关系,如狮子与老虎,眼睛与耳朵,桌与凳;提供的事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相联关系,如小白兔与南瓜,编一个小白兔与南瓜的故事,结果,经过学生的想象加工就有了把南瓜做成独轮车,推着跌断腿的小公鸡上学的故事。
(2)按图索“文”。将一幅图片或几幅图片,经过自己的想象编写成有情节有情趣的文章。如2003年暑期小学语言毕业考试的作文《鸟的探索》《看鸟去——未来一镜头》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充分发挥想象,不拘于图画本身,要根据图画想到图画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更加丰富精彩。
(3)借“音”生“情”。这里的“音”指声音,“情”指情节。不同的物体、不同的场面发现不同的声响,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反映不同的故事。如老师播放了一段有老虎、牛、黑熊和小蟋蟀等许多小动物鸣叫的音响,有同学编出了《小蟋蟀获奖了》的故事。讲述了动物王国要选拔一位歌唱家,许多歌手都去参加了。老虎、牛、黑熊以为凭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充沛的力气,大叫大嚷准能获奖,可大伙儿却偏偏选中了长得最小叫得最轻的小蟋蟀的事。
儿童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理解、研究、解释他们生活的世界。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在习作的天地里朝着无拘无束地放飞想象的方向起步,给予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表达意境。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潘祥民,教师,现居浙江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