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ID: 156656

[ 张丽君 文选 ]   

构建《导游语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 张丽君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笔者认为,在旅游专业《导游语文》教学中,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
  一.旅游专业《导游语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旅游专业《导游语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以旅游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任务引领”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人才的体系。旅游专业《导游语文》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是改变传统单一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模式,实行校内理论学习,校外以“职业人”身份工作学习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原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认识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的工作学习。第一阶段,以学校为主体,教学《导游语文》的理论知识,兼顾旅游行业工作的认识见习。第二阶段,学校和旅游行业共同管理教育和训练学生技能的综合实习。第三阶段,在学校宏观指导下以旅游行业为主体的顶岗实习。
  二.构建旅游专业《导游语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紧迫性
  (一)《导游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在职业院校,对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要出路是就业,课程的设置应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经验,应与生产、生活更紧密的联系。旅游专业《导游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学生将来事业发展打下基础。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宗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的目的。
  (二)当前《导游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存在如下弊端。
  我国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现有的旅游专业《导游语文》教材内容不能很好地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缺乏实训体系,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一,旅游专业《导游语文》教学没有注重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导致教育过程机械化,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
  第二,旅游专业《导游语文》教学方法仍旧单一。大多主要以讲授为主,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成了理论知识的“传声筒”。
  第三,旅游专业《导游语文》教学缺乏技能培养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强调“双证书”,重结果、轻过程,片面强调考证合格率,忽略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没有突出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三.旅游专业《导游语文》工学结合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则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水平。旅游行业中的导游岗位必须具备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环节,学生需经过反复输出操练,才能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语言生成系统,才能习得语言。这就必须经过职业见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提高。
  工学结合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地点,一是学校,二是旅游行业,学校的授课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旅游行业根据岗位的规章组织学生工作学习。实习工作环节采取任务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工学结合教学过程分三步进行。
  (一)认识实习
  学生在学校学习与在旅行社见习相结合。教师先进入旅游行业体验旅游工作的艰辛和旅游行业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材,设计好问题,优化教学策略,再让学生分组进入旅行社进行见习。学生在见习中看到了自己技能水平的不足自然而然激发学习动机。认识实习模式如下:
  1、任务引领:记录广告招牌中的不规范字,抄写对联。了解旅游行业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需求状况。
  2、实习目的:做好旅游专业《导游语文》理论知识与旅游行业的对接,了解导游在旅游行业中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需求。学生在工作学习中,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养成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帮助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习时间:第一学期的国庆节和寒假,第二学期的五一节、端午节安排学生在附近旅行社见习。
  4、实习管理:学校教学系部牵头确保认识实习条件,旅游专业教学团队分别进入学校就近旅行社做好衔接,确保学生实践机会。旅行社随机安排实习岗位,跟踪管理。
  (二)综合实习
  学生能否受到市场的欢迎,能否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证考试,这也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综合实习阶段可以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让学生的其他智能得以充分发展,尤其是语言智能及导游智能。综合实习可以把导游语言的表达、心理素质的训练融入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其信心,提高其团结协作水平。综合实习模式如下:
  1、任务引领:赴××实习请示;关于请予接受实习的函;实习报告。记录景区诗词对联,把自己喜爱的景点风光拍下来,写三篇不同景点的导游词。
  2、实习目的:学生在综合实习中做好课堂知识与导游岗位需求的对接,让学生对整个导游工作流程有一个更完整、清晰的认识;在导游岗位上(跟团、接团、处理导游中的偶发事情)正确应用汉语言文学知识。按照旅游职业岗位的要求,将已学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与导游技能整合,并做好课程学习与考证实训深度融合。为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证面试做好心理准备,为培养准社会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3、实习时间:第一学年、二学年共两个暑假。
  4、实习管理:学院与旅游实习基地合作,旅游专业教学团队主动与旅游实习基地保持紧密联系,实地管理与网上管理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在工作学习中的信心支持、情感支持。旅游实习基地提供比较稳定的实习岗位,给予行业工作指导,工作策略和方法指导,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三)顶岗实习
  教育被视为“知识产业”,是开发人才资源的主要手段。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则需要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来适应它,并促进它的发展。学校如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在致用中促进再学,顶岗实习是一条好途径。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能充分地把课堂知识向社会延伸,使课堂与社会融合。旅游行业定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由以往的随机安排零星岗位变为安排稳定岗位。顶岗实习模式如下:
  1、任务引领:旅游专业实习总结;经验交流报告。
  2、实习目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做好旅游专业所学课程知识与导游岗位用人准入的对接,结合所学旅游专业有关课程文化知识进行工作学习。该工作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凸显高职教育特色,强调零距离上岗。探索出“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共管的顶岗实习模式,有效监控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同时,促进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和服务等方面的观念更新,能力和素质整体提升。
  3、实习时间:第五学期寒假到毕业前夕。
  4、实习管理:校企双方互通共建。学校不定时检查,确保顶岗实习阶段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固定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导师,家长督促、学生签责任状,自主管理、学生干部与实习组长管理相结合,督促学生在实习中落实每个工作学习环节。
  四.《导游语文》成绩评价
  学校及教师单一考试评价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好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企业评价、任课老师评价的综合评定体系。
  (一)考核方式,采用专职教师与旅游行业专家一起按以能力本位的原则建立综合考核标准,以三个实习阶段中的“任务引领”规定的范围为主要考核内容,以现场工作过程表现、工作成果考核为辅的方式,学生自我评价、校内任课教师与旅游行业指导老师评价相结合,实现综合考核方式开放式、多样化。
  (二)考核量化,采用2:2制,即学校文化成绩与“认识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成绩累积各占一半。学校检查、岗位反馈、比赛激励,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课堂、评分的束缚。
  旅游专业《导游语文》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教材内容穿插、融合到整个实习的过程中,从根本上克服了单纯的讲台上教师讲,学生听,指导写作空对空,闭门造车的理论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任务引领、导游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以旅游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了实践场所与教学实训场地一体化。
  有利于教师校内理论教学与真实的职场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校内任课教师下旅游行业及时了解专业动态,充实了教材内容,为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实践指导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张丽君,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构建《导游语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