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语文教学,改革走过的路程大致可以归纳为:讲析型——导读型——讲练型。吕淑湘先生说过:“中小学教学效率低,问题很多,可以说是个老大难问题。”所以,长期以来教育界持续性的改革此起彼伏,探索语文教学方法越发引人注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十几年教学生涯中,也产生了一些想法,但是效果最好、最有成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充分“自由”。
一.给学生扩散求解、求异创新的自由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实施创造性语文教学,培养并训练学生创造的思维,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越广,办法越多,他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想象力、联想力,进行扩散求解,使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思考,从而提出多种多样的设想,找出多种多样的解疑释惑的方法。记得一次写《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题作文,几分钟后,一位同学谈了他改题的意见:人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学生获取知识是艰苦地劳动,我们应有苦学精神。但是,如果一味强调“苦”字,整天死记硬背,也未必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应从沉重的精神压力下解放出来,努力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变“苦”学为“巧”学。我要把题目改为《学海无涯巧作舟》。类似的例子还不少,学生有了扩散求解、求异创新的自由,处理问题不仅表现出多样性,而且富有灵活性和独创性,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热情高涨,思维积极,收益显著。
二.打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部分学生特别是特困生通常有那种说不出的压抑感,要解决此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要生动幽默,努力造成一种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当学生阅读时,给学生指点读书的方法,解答疑难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讲话,对他们的发言多肯定、多表扬,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在学生讨论时,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有这样,学生会感到课堂是自己学习的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可以信赖的“向导”。由此学生不再把学习看成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把学习当成是即紧张又愉快的求智增能的活动。
三.建立互助互学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所谓“教学相长”,“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师生之间“互助”很重要,这里需强调的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不是强迫、命令式的。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辅导后进学生中,尝试过不少次失败,而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忘记了给学生当助手,而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导致和学生搞得很僵,彼此心里不愉快。因此在辅导后进同学中,我总是事先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就意味着我必须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好学上进”的那部分脑细胞。使之振奋起来,学起来,然后我再帮助他们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们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强迫命令,才能避免师生对立。同时也要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考滤,才能对各类学生都有感情。从前,我片面地认为只有好学生才能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对那些差生不屑一顾,这样就失去对差生的耐心。越缺乏耐心就越不能建立互助的关系。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任务不能完成。通过探索教学民主方法,使我充分认识到每为学生都潜在着帮助我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多年来,教语文,越教越轻松,越来越得心应手,主要原因终于我从每位学生的心里都找到了我的“助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每位学生民主、自由,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使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知识到伙伴,这样才能利于教学,更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王博,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