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习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审清图意。(重点)
2.通过运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学会提炼作文立意。(重点)
3.培养学生以全面观察为基础,善于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想象和思考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难点)
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三.教学对象: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
四.课型:教学课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1.音乐导入——让学生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第一乐章音乐主题的体会。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的监控设备使学生之间两两对话,接着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2.欣赏音乐——学生上网,看老师下载的第一乐章的赏析。(边听边理解)
Ppt显示【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第一主题充满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上风,转调非常频繁,增加了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点明: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段赏析活跃思维。
学会从各个方面观察,通过合理的想象,来解读看到的和听到的。)
3.赏析归纳——提出本课的内容——“透彻分析 合理想象”。
(二)创设情境,写作引路:
4.仔细看图,分析图意——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幅图片,学生分析图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透彻分析画面上的一切事物、文字和画题,切忌粗枝大叶,顾此失彼。首先要“全面理解材料”,透彻地分析画意,明确它展示的是我国当前存在着的阅读危机。图一:有些人越来越沉湎于物质享受之中;图二: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图三:还有人买不起书、没地方借书)
5.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第一小组的学生看图一与图二,第二小组的学生看图一与图三。小组成员把认为有效的信息点在BBS上指明(比如第一幅,书是由百元大钞组成的,第二幅有孔子,但是学生还是在上网找资料,第三幅,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还有人买不起书、没地方借书),这是分析图片的第一步。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初定作文立意,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6.同步指导,合作探究——老师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三)成果展示,互评优缺:
7.老师总评,汇集立意:老师将两组学生的意见分别列出来,总结评价,让学生认识到相同的图片、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让他们认识到想象在看图作文中的重要性。接着,老师将三幅图组合起来,将两组中好的立意汇总,引导学生提炼立意。(ppt上同时显示三幅图)
8.课堂小结,归纳方法:再次强调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总结看图作文的基本方法。
(四)拓展训练,牛刀小试:
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历年来各地高考题中的看图作文,训练总结。
刘佩清,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