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ID: 156681

[ 寇章云 文选 ]   

作文教学之我见

◇ 寇章云

  宏基电脑欧洲总经理兰奇的成功感言:“没有魔法,只有基本功。”或许对我们是一种启发。许多歌唱家,舞蹈家,武术家,戏剧大师,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练习基本功,几十年不辍。正所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作文教学虽然有审题——立意——选材——运思——构篇——修改——评点等诸多环节,但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最为重要,唯有引导学生练好写作基本功,才能提高其写作水平,才能夯实“半壁江山”的根基。如何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笔者认为应以师导为辅,以生本为主。
  首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导在计划。因生制宜,制定作文教学长远计划和机动计划。俗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当然,一“教”之计在于“谋”。课标教材虽然有较为系统的写作教材设计,但与阅读教学相比,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仍很突出。为此,教师在授课伊始,就应结合学情定出较为可行的作文教学长远计划。比如,新学期的第一次作文课,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交底:公布本学期训练目录,让学生在作文本的扉页上抄录下来。接着,引导学生分别以训练话题、训练成绩为纵横坐标,画出一学期的训练效果坐标图,这样,学生会对自己的作文练习效果有直观的比较,会清楚地明确改进方向,从而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进而达到训练目标。
  二.导在评点。教师的指导作用,还应体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评点上。教师点到学生作文的妙处点到痛处,都会像一剂良药,或激发兴趣,或开启心智。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标教材的必修2中的“抓住特征进行景物描写并评点其作文”练笔时,将班上学生文中部分精美语句制成课件,展示给全班,反响很好。
  如《致春天》(秦爽):你是和平的使者吧,化干戈为玉帛。不对,你是爱神的化身,因为面对你,一切都变得那样温馨与和谐;或者你是天使的象征,为人类带来希望与幸福,也许,你仅仅只是造物主的一个孩子,上帝的宠儿,为了将有限的生命延长为无限而存在,因为你的每一次到来,都使万物获得了又一次的新生!
  (刘健杰):对于一朵花而言,真正的幸福并不是自我开放和孤芳自赏,而是融入春天,随着春风起舞摇曳,成一片风景。
  (孟德丽):一湖春水悠悠地荡漾着,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树隙中筛落,在水面上反射着万道光华。湖旁的花树上,淡淡的花儿疏落地点缀在枝头上。清清的碧水中,树影花影轻轻地摇晃,浅浅的碧烟轻轻地飘浮……一切都令人感到生命的灿烂,一切都令人感到岁月的绚丽!
  ……
  教师细心地将这些朴实而优美的文字集录下来,由习作者在全班领读,引导所有学生品味写作主体观察——体验——思考——创造的过程,充分显示作者的才气、笔墨的灵气、文章的生气,会给学生送上一顿鲜美的作文大餐。
  三.导在下水。教师不仅要拥有很强的评点学生习作的能力,也要有高于学生写作的实力。技高为师,让学生服其师,信其道。“樱桃好吃树难栽”,教师不经常写东西,只会评不会写,或只会写不会评,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如让学生以实习老师为话题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时,我将自己的下水作文《争吃学生的“醋”》,念给学生们,老师以第一人称并站在实习老师的角度选材、阐释实习老师身上的哥们义气对本班学生的利弊问题,视点敏锐,叙述真实,文笔灵动,学生心悦诚服。
  同时,多向媒体推荐学生优秀习作,争取尽可能多的在报刊上发表学生习作,学生的写作热情会更加高涨。
  其次,要充分体现生本为主的训练原则。
  写作是学生主体内在一个自由的表达。它依赖于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沉思,依赖于自我个体的融入。
  如何让作文教学过程注入主体活力?笔者认为可从积累、习练、修改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基本功。
  先说积累。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广泛的涉猎,大量的积累,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既要明确积累的重要,还要掌握积累素材的方法。
  语汇积累当以教材和生活中的谚语、俗语、成语、流行语为主。
  素材的积累,要靠广泛的阅读。阅读名著、报刊杂志;阅读身边的人事;阅读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特级教师于漪说:“阅读是吸收,是聚腋成裘、聚沙成塔的细功夫。”可见,阅读积累不可等闲视之。
  技法的积累,一要自己学会总结提练,二要多看名家对文体特征的评点。如晓雪的《散文家谈散文》、茅盾《小说家谈小说》、曾卓的《诗人谈诗》等。
  再谈习练。“徒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只重积累,不动笔墨,怎能提高写作水平?经常性地动笔写体会、写感悟,或者纯陈述记录,久而成习,都能提高写作水平。陆游、巴尔扎克等古今中外的高产文学家都是长期坚持写作的典范。方仁工教授坚持每天写作九百字,引导学生天天把自己的见闻感受用文字固化下来,其实是在做一件功效无量的事。
  后看修改。再精练的文字也有“水份”可挤,文不加点的奇才毕竟少,很多优秀文章是经过千锤百炼地修改出来,即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要鼓励学生养成杜甫所追求的“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习惯,就必须引导学生多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精评相结合的方法。
  现将学生李潘的习作《幸福是条河》(部分)修改前后对比如下:
  幸福是条河(修改前)
  幸福是条河,我在此岸,父亲在彼岸。
  ——题记
  画面一:
  磨洋工
  “放学了!”伴随着老师的号令,同学们都赶紧收拾书包走人。教室里有一位貌似稳重的女生,慢慢地收拾着书包,过了一会儿,一位男生走到她面前:“磨几死你,快点儿。”她回道:“吵啥吵,等会儿。”过了差不多十几分钟,教室只剩下三人,一位住宿的学生,剩下的就是他们了。他们俩边吵边下楼,出了校门,他们就有说有笑地回家了,其实她就是我。
  回到家中,爸爸说:“回来得稍晚了些,赶紧吃饭。少看点儿电视,不然作业就写不完了。况且明天还要上课呢。”“哦!”我满不在乎地回答道。我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听到父亲翻身的声音时,就赶紧举起筷子,装着在抓紧时间吃,一集电视剧看完,我的饭也吃完了。半个小时之后,我磨磨几几地倒水洗脚。差不多几分钟又转了一圈。父亲再次醒来:“又不是泡脚,需要这么长时间吗?”我答道:“我没倒冷水。”父亲无语地再次入睡。我继续地磨着时间,此时父亲第三次醒来,愤怒地说道:“都几点了,还不去写作业,脸那么厚,还在这儿看电视,给我关了。”我默不作声地不理睬他,稍稍加快了速度,然后去写作业了。写作业时,一句“唉!”从父亲那儿传来。
  此时,我走在幸福的河边,却没有发现河上有任何风景,父亲的唠叨叮咛,是妨碍我“自由”的枷锁。
  ……
  现在,我淌过幸福这条河,从此岸到彼岸,与父亲一道扬起生活的风帆。
  幸福是条河(修改后)
  幸福是条河,我在此岸,父亲在彼岸。
  ——题记
  画面一:
  磨洋工
  烦,烦,还是烦!
  “又这么晚回来!赶紧吃饭!”
  我一进家门,父亲便唠叨开了。“哦!”我不紧不慢地应答。我于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常常眼睛盯着电视,饭菜悬在碗与口这段距离的当空。每每被父亲提醒几次,“老毛病”才有所好转。
  父亲从卧室到客厅来回走了好几个回合,还不见我洗好脚,又发话了:“你还要磨多久?作业还写不?明天还上学不?”
  “管得宽,烦死了,一点自由都没有!”我在心里恨恨地说。
  那时,我走在幸福的河边,却没有发现河上有任何风景,父亲的唠叨叮咛,成了妨碍我“自由”的枷锁。
  ……
  冰心老人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心,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现在,我淌过幸福这条河,从此岸到彼岸,与父亲一道扬起生活的风帆。
  说明,李潘同学在这篇习作中,从磨洋工、背麻袋、跪乳还恩三个画面上展开记叙,写自己对父亲的关怀由厌到敬的过程,欲扬先抑,思路较清晰,可是选材不能突出中心,表述啰嗦模糊,第一个画面就写了五百多字,接下来就更拖泥带水了。在小组修改讨论中,其他同学指出她文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第二次交上来的作文,就“焕然一新了”。
  是的,“没有魔法,只有基本功”。
  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塞上长城”,那“半壁江山”的攻守,教师的导引、学生的实战,缺一不可。师生皆须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寇章云,教师,现居湖北十堰。

作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