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ID: 156710

  

新课程下的作业设置

◇ 岳 武

  当前正在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新教材,一部分教师感到有些茫然,新课程之下到底要不要作业?作业应该如何设置?我个人认为:要实现新课程之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教师应当给学生设置合理的作业,这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将更高。
  一.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观。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努力矫正以掌握知识为中心的作业观,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维度设计作业。
  1、作业目标多元化。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中形成技能,培养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更要注重作业的过程和方法。
  2、作业形式多样化。新课程中,作业的内涵很广,形式多种多样,有书面作业,更多的是非书面作业。诸如做一做、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都是作业。
  3、作业题型设计突出趣味性、开放性。新课程下的作业不再是机械、重复地让学生抄、写、背,而在题型要求上突出趣味性、开放性。
  4、作业目的突出发展性、创造性。新课程之下的作业应反对让学生机械重复,要力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开放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多层次、多维度设计作业。
  (一)巩固型作业。
  这里说的巩固型作业指的是上完每节课后围绕教学重难点,教师应设计的书面性作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作业设置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例如传统的组词要求可改为“看谁能为下面的字找更多的朋友”,变传统的听写等硬性安排为“今天我学会了()这几个字(词),懂得了( )。作业设计要少而精,切不可搞题海战术。
  (二)口语型作业。
  即只需要学生口头完成的作业。在(北师大版)一年级新教材中,几乎每课都有“说一说”、“读一读”、“听一听”、“讲一讲”等栏目。
  1、说一说。这类作业让学生以向老师说、向家长说、向同学说等形式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2、读一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正确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这类作业要以正确的指导及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前提。
  3、讲一讲。一般是学完一篇课文后把故事讲给老师、同伴或家长听,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学习了《浪娃娃》一课后,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实践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1、做一做。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生字、词语卡片,既巩固了字词,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如学完了《曹冲称象》一文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称象的实验,验证课文所写的办法。
  2、画一画。学完课文后,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有助于加深理解,培养想象能力。
  (1)、画图画。学了写景的课文或古诗后,让学生把景物画下来,再现图画中的美景。这类作业在当前考试中也屡见不鲜。
  (2)、画线路图。参观、游记类的文章,学完后可让学生画线路图。例如,学习了《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后让学生画一画线路图,理清作者游览参观的顺序。
  (3)、画方位图。如教学《我们的教室》《三味书屋》等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画方位图,理清文章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各写了些什么。
  3、演一演。对故事情节比较强的课文或片断,都可以让学生亲自表演一番,以加深体验。例如新教材中《小母鸡种稻子》的故事可让大家表演。以表演的方式既可调动儿童的兴趣,又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4、查一查。在教学知识性比较强的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动手查阅有关资料,有电脑的可让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帮助学习。
  新课程下作业的内涵应是广阔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应为学生作业提供更多的“营养品”,其途径在于提高作业的艺术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业务素质,以自己无穷的活水引出川流不息的长江大河。
  
  岳武,男,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新课程下的作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