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ID: 156726

[ 陈纪泽 文选 ]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 陈纪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具体的社会文化载体,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内容
  1.英语教学中词汇层面的渗透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又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因此,老师在讲授词汇时,应给学生讲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如英语中的“fox”在汉语中为“狐狸”,在英汉中这一词都有“狡猾之义”。因此,英语中也有“as cunning as a fox”这样的说法。又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 (三思而后行)等等。但是,英汉民族各自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差别较大,从而导致英汉两种语言代表的文化也不同,又造成了词汇文化信息的差异。例如,“as fat as a whale”(身肥如猪)“as dead as a herring”(死烂如泥) “drink like a fish”(牛饮)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ships that pass in the night”(邂逅相遇,萍水相逢)等。在这些语言中,汉语中的“牛、猪、烂泥、斧、萍水、”,在英语中则与“大海、鱼、船帆”有关。
  2.英语教学中习语与典故的渗透
  英语中的习语、典故、成语、谚语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均来源于历史事件、《圣经》、古希腊或罗马神话。比如,“a Judas kiss”(犹大之吻—喻口蜜腹剑,阴险的背叛),“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家徒四壁),“the forbidden fruit”(禁果)等。英语语言中表达这种宗教色彩比比皆是,又如“Gild the lily”(多此一举),百合象征贞洁、清白、纯正,显得美丽异常、高雅无比,不论是给它上色还是镀金都是多此一举。
  3.融入背景知识,渗透文化意识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事物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别,就拿中国与英美国家的风俗相比较,东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主动地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一方面扩大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想去了解其它民族的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渗透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例如:“Uncle Sam”(山姆大叔)是美国的绰号,它同自由女神一样,为世人所熟知。但“Uncle Sam”蕴含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的精神又几乎不为人所知。
  二.解决文化渗透问题的方法和途经
  1.拓展课堂教育
  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的课时有限,要增加语言和词汇的文化知识,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可推荐一些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的材料,这既可训练学生的阅读,又可使他们了解文化,如适合学生阅读的简易读物《英语学习文化背景》、《书虫》、《跳蚤》等。除此之外,还应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以及笑话等,输入新鲜的文化知识。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英语活动,指导他们开展英语沙龙,主动地与外教交流,使学生在平时注意到一些跨文化现象问题,积累知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幻投、电影、电视、录像和光盘已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电子计算机多媒体也引入了课堂,这给教学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视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如“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等,使英语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调频广播播放英语节目,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词汇学习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学生在校内外随时与英语打交道。
  3.对比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老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汉语重内容重语义轻形式,英语重形式而轻内容。中西文化差异巨大,教师应该对比分析这两种文化,深刻理解本国文化的特点,理解、尊重异国文化,提升对英语语言的领悟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中英文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加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陈纪泽,甘肃定西市卫生学校教师,西北师范大学英语硕士。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