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3期 ID: 156736

  

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培养

◇ 杜 蓉

  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中,听力位于语言活动之首,说明听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夫斯(W.M.Rivers)和坦伯利(M.S.Temperly)的统计,听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占45%。同时教育部也把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以阅读为主的原则改为以听说为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如何加强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成为目前各大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本文也正是通过对普遍高校存在的听力差、提高难的现象做出一些简单分析。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差的原因
  1.基础差,缺乏兴趣
  对于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高考并没有听力这一题型。加上学生未能从传统的题海战术中摆脱出来,于是在入学时表现出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对基本的语音知识严重欠缺,听力底子差,听不懂而导致对英语听力材料产生惧怕感和厌恶心理,从而造成听力学习的心理障碍,无法达到大学听力课的要求而对英语听力失去兴趣。另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经成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一项硬性指标,学生即便想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却往往选择花更多时间去背单词,做试题。
  2.听力学习欠缺系统性
  非英语专业学生从小学或中学开设英语课一直到大学,几乎没有受过系统的听力训练。很多学生认为提高听力的方法就是多听,也就是所谓的“灌耳音”,殊不知英语的听力理解能力是不可能自然习得的,听力教学也不能只是听,一定要和说、写有机结合起来。影响听力能力的因素很多,例如英语语音,语调,重度,弱读,连读,爆破,英美音区分,词汇,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听力技巧如上下文猜字词,抓关键词,做笔记等等。这些能力只能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获得。
  3.口语能力成为听力的主要障碍
  目前改革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建立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听和说结合构成口语交际。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听说不分家”,“以听带说,听说并进”。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高考这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摸爬滚打若干年,加之大学英语四六级对口语能力并未做任何硬性要求的形势下已经形成了“哑巴英语”的现状,也就无法形成听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4.传统听力课的枯燥乏味扼杀了学习动力
  尽管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听力教学也可以在语音室或多媒体教室进行,但是大多老师仍采用传统的听力课堂模式:讲单词—听录音—对答案。师生间缺少互动交流,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另外,随着大学的扩招,学生人数有所增加,这就与英语专业听力课的小班授课形成鲜明对比。在整个英语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大学英语教学仍以读写课程为重,很多学校将听说课程定为每两周一次,量的不足也很难积累为质的飞跃。
  二.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掉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动力,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造成的。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所在。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和时效性,在听力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经典、时尚的影片和音乐,及时消除学生对英语听力的恐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人文历史、社会现象,拓宽知识面。
  2.尊重听力学习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英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量的积累并不是指一边做事,一边听英语。只有有规律的、系统的练习才有可能提高听力水平。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从听单词、词组过度到听完整句子;从听简单句、长句过渡到复杂句;从听几句话过渡到听段落;从泛听、半精听过渡到精听,最后才是训练一次听懂的能力。目前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就基本符合听力训练的规律性和系统性。
  3.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反映出听力的能力,多数高校所采用的听说教程也体现出听和说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有必要重视、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非英语专业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有限,充分利用课堂才是关键。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学生熟悉的词语及简单的句型表达,或者英汉结合,待学生适应后过渡到全英教学。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英语交谈,举办各种英语活动,从而调动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练习的兴趣。
  4.切实提高听说教学水平
  听说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是方法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在听说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勇于打破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使用音频、视频等大信息量的教学手段,使课程内容丰富而有时效性,将每课内容由简到难,由泛到精,一步步导入式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并在参与中锻炼英语听说的能力与技能,例如可以增加Warm-up Activities, 补充趣味性材料,提供相关扩展词汇,特别是实用的新词语,提供课外网上资源,课间休息时播放使学生放松的材料等等。
  
  参考文献:
  [1]袁媛.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水平教学实践[J].教育探索,2009,(10)
  [2]鞠晶,李莉.英语视听说教学初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
  [3]于德社.北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4]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杨连瑞.英语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杜蓉,西安文理学院外语系教师。

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