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一生的文学事业中,杂文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共给我们留下了16本集子,计一百多万字。他坚持不懈地把自己的文学才能和思想修养熔铸在杂文里,艺术性、思想性、战斗性高度统一,其杂文成为巍然矗立于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鲁迅认为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感染力。其杂文语言表现出杰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讽刺艺术,往往使文章机趣横生,让读者发出会心的微笑。鲁迅杂文讽刺艺术主要是通过反语、比喻等修辞手段实现的,下面试做赏析:
一、反语 例: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记念刘和珍君》
其中,“伟绩”、“武功”两词是运用反语,抨击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野蛮行径。
二、比喻 例: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好——《随感录三十五》
鲁迅在文中把所谓的“国粹”,比喻成“瘤”、“疮”,非常辛辣地对保持“国粹”的守旧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三、夸张 例: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记雷锋塔的倒掉》
“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采用夸张的手法对“法海禅师”的可耻下场作了入木三分的嘲弄。
四、双关 例:我在这里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拿来主义》
鲁迅对追求时髦的“摩登”作风是一向反感的。在《夜颂》中,他曾经指出过初学时髦的“摩登”女郎脸上的点点油汗,使她们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窘态。在此文中“摩登”一词,既挖苦了“送去主义”,也旁敲侧击了“摩登”作风,可谓一箭双雕。
五、婉曲 例: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友邦惊诧”论》
把对内镇压,对外投降的“国民党反动派政府”,采用曲笔说成“大人老爷们”,刻画出了他们对外十足的奴才嘴脸,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愤慨和蔑视。
六、仿词 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拿来主义》)
鲁迅在此文中,运用了不少仿词,如“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这些仿词切中时弊,真正做到了“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最后,我们要知道:鲁迅作品卓越的讽刺艺术的形成,虽然有作家本人的条件,但从根本上说是当时的斗争环境造成的。正像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的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胡高明,教师,现居湖北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