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792

[ 李丹 文选 ]   

大学生情商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 李丹

  内容摘要: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取决于他的智商,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概率就越大。但是,这种观念越来越多的遭到心理学家的质疑。当前众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成功和满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情绪的有效控制,也就是情绪智商。这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为了让当代大学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不仅要注重学生智商培养,而且更要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这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智商现状做了初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学生情绪智商培养的途径。
  关健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途径
  
  一.情绪智商基本内涵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情绪智商”的概念,又称情绪智力,是指成功和满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情绪的有效控制。他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他在书中进一步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情商的提出,动摇了智力决定一切的统治地位。
  
  二.当代大学生情绪智商水平的现状
  当前的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对学习之外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甚少,以至大学生入学后出现了很多情绪智商方面的障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一方面有的大学生,往往过分自信,甚至孤芳自赏,无视自我缺陷。对自己缺乏客观评价,往往为自己设计过高的目标,这在就业过程中,显得尤为明显。另一方面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自我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因为有某些小缺陷或者家庭贫困而产生自卑心理,常常自愧不如,无法接受一切属于自我的东西,导致性格孤僻等身心疾病。
  (二)缺乏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当代大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表现为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心态浮躁、做事情欠考虑。遇到困难、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在现实中触礁时,“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就会充分暴露,萎靡退缩,不能进行自我激励,使自己很快振作起来,走出低潮情绪。
  (三)不能正确的感知与评价他人
  平日,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很难做到了解对方处境、体察对方情绪和正确评价对方。有的大学生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不会换位思考,一味的把责任推卸给对方。有的大学生在认识与评价他人过程中太过肤浅简单,不会从多个角度,多个事件中来分析,而是常因一件事或一时的心情下结论。容易产生主观臆断,对他人易产生偏见,多以个人关系与个人偏好为标准,缺少客观评价。
  (四)不会建立和管理人际关系
  有些学生,或许他们的成绩很普通,但是很善于取得他人的好感,别人也愿意接近他们,很容易成为集体中的领导者。相反,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却往往缺乏这些素质,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过多注重自己的需求或不能准确表达自我,而不能取得别人的好感,集体观念淡薄,个性化倾向严重,缺乏一定的谦让品质,在团队中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学习生活中,不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人的情商就相对较低。
  
  三.培养大学生情商的途径
  
  当前,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学历已经不做为企业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企业往往通过聘用高情商的优秀人才,以尽可能降低培训成本。同时,高情商的人才往往在工作中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因此,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情商教育应当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从改善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一)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正确的认识自我有利于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正确认识自我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学会自我观察,及时了解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即是什么心情或心境,并让大学生认识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的一些身体表现,如:姿势、言语、面部表情和体态及不良后果等。然后,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评价自己的不良情绪,评价自己的情绪,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接受并正视他,因为每个人并非时时刻刻都是积极乐观的,偶尔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再次,当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注意保持心态平和。学会利用多种资源及方式排解不良情绪,训练学生通过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同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摆脱因挫折带来的焦虑、泣丧、愤怒、忧愁和烦恼等消极情绪的侵袭,尽快从负面情绪的阴影中走出来。
  (二)培养积极心态以提高受挫能力
  人的心理素质是伴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最基本的要素,好的心理素质它能够使人在任何艰难困苦和挫折面前不低头、不气馁,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坚强毅力。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积极的心态,正确应对挫折,使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从容面对;使学生面对危机时,激发自己竭尽全力,迎接恐惧。这种自我激励也是获得成功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学生能够怀有积极心态,充满信心地去克服困难,坚定不移地奔向即定目标。
  (三)根据大学生身心发育的特征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情绪智力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就越多,反之,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忧虑、压抑、人际敏感等情绪障碍就越多。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从咨询、解决学生心里问题入手,帮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克服消极情绪,指导学生提高正确处理和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还要从发展角度入手,采取一些积极干预措施,进行合理情绪的教育。有研究显示,通过较系统的心理训练,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开发潜在的智能;培养愉快的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形成健全的意志;培养独立、果断、坚韧和勇敢的品质;养成协调的行为,使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符合环境的需要和自己的身份,与环境协调一致,优化与情绪相关的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
  (四)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培养团队精神
  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能够获得更多信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人际交往能力高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接纳,获得更多的帮助,容易很快的融入到团体中,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大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若能学会与人相处,维系纯洁的友谊,能够很好地与人沟通,消除分歧,建立良好的关系,则会有温暖和归属感。否则,与他人关系疏远,则会影响学习效率和正常的生活。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学生之间多沟通和交往。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学校可以通过学术交流、讲座、文艺汇演等多种集体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接触与交流的机会,扩充学生的交往渠道。拓宽自己的信息和思维广度,培养团队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情商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大学生情商教育显得日趋重要,学校方面要支持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大胆创新,提高学大学生的的情商水平,使他们成为兼顾高智商与高情商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美].情感智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雷体翠,李文华.大学生情商教育内容的新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
  [3]戴健林,黄敏儿.从IQ到EQ:智力内涵的新构建〔J].心理科学,1997,(6).
  [4]俞少华.我国大学生辅导现状〔J7.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2).
  [5]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7.
  [6]陈济川,师专学生群体心理状况的分析及对策〔J1.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
  
  李丹,辽宁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大学生情商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