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805

[ 李雪莎 文选 ]   

迁移理论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 李雪莎

  内容摘要:第二外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德语作为可选语言之一,在发音、词汇等方面和英语既有相似之处,在许多细节上又完全不同。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在德语教学活动中,英语知识会对德语学习产生迁移作用。因此,教师要恰当地进行德语和英语的比较教学,既要发挥英语的正迁移影响,加速德语学习的进程,同时又要避免英语对德语产生干扰的负迁移。
  关键词:学习迁移 德语 英语 语音 词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应成为每名第二外语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面对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当针对德语学习的特点,分析德语学习中英语造成正负迁移的因素,挖掘研究两种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融会贯通,趋利避害。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长期以来,学习迁移都是学习理论的重要问题。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校的效率大半依靠学生们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依据现代心理学家的观点,从迁移结果看,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时,称之为正迁移;当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干扰作用时,称之为负迁移。下面,笔者主要从语音和词汇这两个教学层面来谈谈英语对德语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
  
  一.语音方面
  
  1.正迁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无论学习哪种语言,都是从语音开始。德语和英语都起源于拉丁语,从语素上看,英文中的26个字母也是德语所共有的,但除了这26个字母外,德语还有四个英语中所没有的字母,即 和 。从音素上比较,英语音素有48个,而德语只有42个。从发音特点上看,英德两种语言的元音都分为单元音和复合元音,元音的发音特点也基本相同,即发音时呼出的气流都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声带一定要振动。其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声带活动,也是基本相同的,发音方法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发音部位有双唇、唇齿、齿眼、腭龈、软腭、声门。从这个角度看,英文功底较好的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英语语音知识就很容易掌握德语字母的读音。就本人教学经验看来,学生较难把握的是变元音字母 和辅音字母r的读音。德语的变元音 不论在英语或母语的汉语拼音中都没有这个音,发音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在教授发音时要求学生认真体会舌位和唇型,用发字母ü的舌位和字母o的唇型反复练习。再比如辅音r,可以要求学生漱口的时候通过水流来练习这个小舌颤音。
  2.负迁移
  英语对德语学习的负迁移在语音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的是单词的拼读规则。德语单词的拼读较为简单,每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都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词典无须标注本民族单词的音标。英语单词的拼读则复杂很多,每学习一个新单词都必须先查音标,才能拼读正确。在英语中,元音只要处于非重读位置,都有弱化的倾向,如同样是the,重读时为[ ],非重读时为[ ],这在德语里也是没有的。所以德语语音的入门比英语要简单。但由于很多学生是学习英语在先,就很容易用英语的拼读规则来读德语单词。我们知道,英语在发音时如“含蛋于口中”,口形小、声音“软”,连读多;德语发音时则口形较大、声音铿锵有力,且基本上没有连读。因此,在初学德语时,学生经常会带上浓重的英语口音,把一些和英语同形或相似的德语单词读成英语,如将Hut读作[ ]等等,尤其是受英语中开音节词词尾的“e”不发音的影响, 学生常常会忘记读出德语中诸如Tage、Gabe等单词词尾中字母“e”的音;而且还把德语中的字母组合“ei”读成英语中的[ei]音,需要及时加以纠正。总之,在教授了语音规则后,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拼读没有标注音标的单词,再加以辨析,而并非一味带读。
  
  二.词汇方面
  
  1.正迁移
  初学德语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翻开教材,会发现很多似曾相识的“英语”单词。这不仅引发了学生初学德语的兴趣,而且在客观上简化了学生对于德语单词的记忆。在单词的书写和构词方面也有很多可以进行对比的细节,教学实践表明,掌握一定的书写规律和构词法,能促进学生迅速掌握德语词汇。
  1.1词形方面
  1.1.1和英语完全相同的德语词汇
  中文 德语 英语
  姓名 Name name
  静止 still still
  1.1.2 和英语基本相同的德语词汇
  中文 德语英语
  超市 Supermarkt supermarket
  英语 EnglischEnglish
  1.1.3 源于英语的词汇
  中文德语 英语
  电脑Computer computer
  互联网 Internetinternet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对德语的影响日益加深,在德国社会中许多人感到德语“土”,英语“酷”。说英语或用英语词汇显得一个人新潮、时尚、知识全面,许多广告完全使用英语。公司里的高层人员在作报告时不用英语词汇显得他落伍,很多歌手更愿意用英语唱歌而不是用德语。而这种英语对于德语的冲击在德语词汇创造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曼海姆德语研究所(Institut für Deutsche Sprache)2004年的统计,在1994至2004年,10年间德语产生新词约700个,其中40%以上直接来自英语或是英语与德语组成的混合词。
  1.2构词方面
  同英语一样,通过构词法产生新词也是德语丰富词汇的最主要的途径。德语的构词最典型的有以下五种方法:复合法、派生法、转类法、缩略法和拟声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复合法和派生法。
  1.2.1复合法
  复合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德语和英语复合词的构成方法基本相同。
  
  
  1.2.2派生法
  派生法是在一个单词之前或之后加上一个前缀或一个后缀的构词方法。派生词的前缀具有多词义性,它能改变词的意义,但不会改变该词的词类归属。添加后缀的派生词其含义是由基本语素来体现的,后缀的语义作用很小,只能确定词的语义范畴,大多数后缀会决定德语名词的词性。在德语和英语中,用于构词的某些前缀、后缀不仅词形而且含义也是相同的。例如:
  
  
  2.负迁移
  另一方面,英德两种语言的相近和相似性也会给德语学习设置某些障碍,比如在词汇的书写和词义理解上英语知识对德语词汇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负迁移作用。
  2.1书写方面
  2.1.1单词拼写
  英语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I”始终要大写,受此影响,学生在笔头练习中也总是将“ich”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英语中名词除句首名词外一律小写,而德语名词无论位置却一律大写,学生也很不习惯,有的学生甚至需要经过一个学期才能完全适应;再者,学生会习惯性地将有些和英语类似的德语单词写成英语的形式,如将德语中的“sch”(Englisch)与英语中的“sh”(English)混淆,将德语中的“k”(Klinik)与英语中的“c”(clinic)混淆,这些都在初学阶段难以避免的。
  2.1.2冠词
  英语的定冠词只有the,不定冠词也只是根据名词的首字母是元音或辅音分为an和a。但德语的冠词承担着显示词性(阳性、中性、阴性)、语法格(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第四格)和单复数的语法功能,所以变化繁多(参见下表),让学生在德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无所适从,进而混淆使用。
  
  
  2.2词义方面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词形与英语相同或接近,词义却决然不同的德语单词,学生很容易“望文生义”,殊不知写法类似并不意味着两者具有相似的用法和含义。如英语和德语中都有“gift/Gift”一词,且两者都是作为名词使用,但英语中“gift”是“礼物”的意思,而德语“das Gift”则表示“毒药”;另外英语中“tag”表示“标签”,而德语中的“der Tag”确表示“白天,日子”等等。这些都是英语的“先入为主”造成的。
  20世纪50年代的“对比分析”理论认为,第二外语的学习者会将第一外语的特性和结构转接到第二外语。通过对语音和词汇等方面对英语和德语的比较分析,使我们对这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一定的了解,使学生在德语学习的过程中,能较快地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异同,并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实施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小宇、王平.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评述.法制与社会[J].2008年9月,第333页
  [2]黎东良.最新德语英语对比语法[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页,第322-324页
  [3]刘国伟.浅谈大学德语专业的德语初级教学.德语学习[J].2009年第二期,第49页
  [4]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464页
  [5]张才尧.实用德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M].1994年11月,第500页
  [6]张秋菊、王志科.德英语言比较在二外教学中的应用.无锡教育学院学报[J].2003年6月,第66页
  
  李雪莎,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迁移理论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