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832

[ 袁泉 文选 ]   

周记写作与德育

◇ 袁泉

  同样做老师,但教哪一科,那感受绝对不同。
  同样做老师,但做不做班主任,心态差别也极大。
  今年我所带的是高一理科班,记得第一天进教室,临放学的时候给学生留了一份作业:以“站在高中的门口”为题写一篇作文,让他们好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两个胆大的学生就是这样开头的:不知道为什么班主任要我们写这样的认识,她肯定是一个语文老师。那时虽然还没有和学生见面,我就跟自己说:一定要分清自己的角色。班主任会有很多杂乱的班务要处理,不要因为自己是班主任就影响语文的教学课堂。学生如果犯错误了,严厉的批评是必要的,但是一定不要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不要让学生因为你是班主任而影响到享受语文课堂的乐趣。不要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德育课。
  可是,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独特优势还是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的,只要处理得当,就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让学生在浓墨书香中找到精神的家园。语文老师做班主任,仅周记一项就让人收获颇多。
  很幸运,我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老师的身份,从学生的周记中学习。
  期中考试我们班的第一名冉健,他是一位思维异常活跃的男生。从他的周记里,我偷偷地获得了不少的班级管理的技巧。开学不久,我带了一位实习老师,彭老师很受学生的喜爱,冉健就在周记中用大量的篇幅告诉彭老师怎样做一位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怎样管理好班级。有一段是这样的:“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你一定要对他们非常好,对他们的好要超过对好生的好。这样,他们才能感觉到你没有歧视他们,因为他们本身自卑,对你的好的接受能力弱于好生的,所以一定要好很多很多倍。这不仅使差生能被你感动,好生也会因此而尊敬你的。”我之所以说是“偷偷地”,是因为它不是写给我的。这些观点不是没看过,可是,从学生的笔下看到对我的触动是真实的,我试着按他的方法去做过,很有效。慢慢的,这个学生也会给我一些鼓励了。在《特别的五班》中,他说“欲速则不达,我们班的坏毛病并非一朝一日养成的,所以老师您或许要付出很多,当中有关爱,有指责,有失望,可能还会有泪水。不过相信您一定不会被打倒。三年时间里,您用爱融化我们每一座冰山;您用情,维系我们彼此热爱的五班;你用心,得到我们每一声老师;您用青春,充实我们空白的大脑;您用无私,谱写我们人生中伟大的三年”。这段话在我看来,既是鼓励,也是学生对班主任的期望啊。通过周记,我不仅可以从学生那里学到班级管理的办法,还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心路历程,以便处理问题时有针对的进行。
  要想让班级充满温暖与祥和,那么,首先要使每一个人穿越自己心灵的冰河。因为心中有冰,世界便天寒地冻。很幸运,我也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老师的身份,通过周记来融化学生心中的冰雪。
  现在的学生太善于伪装保护自己,仿佛什么都无所谓。每个班总会有这样的所谓的“问题学生”。以前唐坤是我不太喜欢的男生,从进校开始似乎就从没认真的对待过一节课,上课歪坐着,不断地和周围的同学讲话,经常不交作业,更为严重的是,科任老师当堂点名批评过后,他居然还可以矢口否认,对班级事务斤斤计较,对老师的批评常常怀恨在心。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把他的妈妈请到办公室。对他的妈妈大谈这孩子怎样怎样地难以教育,事后我希望家长能说些配合学校教育的话,可他妈妈却无奈地对我说:“我从您的谈话中感觉到我的孩子似乎是最不可救药的学生,那我又该如何做呢?”我当时就被问住了。是啊,正如《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所提到的:“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羞辱;如果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学生不会因为不停的批评而有丝毫的进步,相反他们会因为深深的挫败感而自暴自弃,怨恨老师,甚至走极端。那时我就明白了,这个学生得我自己来消化了。综合分析了一下,这位学生厌学主要还是因为找不到自信,人生观太消极。以前批改他的周记时,我会很随意的写上一句就放下,因为他的字写得实在是看不清,文字中有太多灰色的情绪。慢慢的,我会努力的从他的周记中找一两句有特色的句子。在他的《蜷缩》中我写道:“生活不只是灰色的,你的作文功底很强,要让自己融入班集体的生活,快乐充实的学习,不虚度。”在看到他写了“我只是一个人,一个人默默的趴在书桌上那书后的阴影里,像只猫一样的静静的忧伤”时,我给他鼓励:“暂且放下这一丝忧伤,像你自己说的,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在我不断的暗示希望看到他阳光的一面后,我终于看到了唐坤的变化。在《致我那些逝去的时光》中,他写道:“现在我正准备做的,也许应该说只会,只能做的就是勇敢的奔跑,毕竟,青春只有一次。”写到这里,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丝的窃喜,幸好有作文交流的平台,不然,我该怎样来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呢?现在,唐坤的每篇作文都是用心在写,从一开始的勉强可以在班上念一下,到现在作为范文供其他同学学习。他的进步是明显的,上星期还代表他们小组在班上进行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演讲。得到了认可,找到了自信,融入了班级生活,唐坤不再是我们班课堂纪律的“老大难”了。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可以在无形中规范学生行为,可谓事半功倍,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都把狗抓来,用双膝夹紧狗头,勉强它张大口,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有一天,狗儿大力挣扎,甩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也流得满地都是。这人生气之余,看到狗儿自己转过身来,静静地舔食羹匙,此时他才回过神来,发现狗所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灌食鱼油的方法。这是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育学生是多么的神似啊!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拚死不从。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不是的!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它的方式。所以,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得有方法讲求谋略。
  其实,学生干裂的心田更需要一股充满爱与智慧的美丽的清泉。单纯的说教学生是很难接受的,通过在班上集体点评周记就可以做到。
  学生总会这样抱怨:你给我讲过一千遍大道理,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从小到大,妈妈和老师都是这么说的,语气神态都差不多,一出门我就给忘了。如果是一篇好的作文,一个有哲理的故事呢?能否像一阵清风吹过,不经意间,让学生的心弦为之颤动,智慧与道理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都慢慢融化在心里?
  去年的第一场雪的到来,就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契机。那个星期的周记,几乎每个学生都写到了雪,在那些一如既往的写雪的美、雪的洁白无瑕、雪飘飘洒洒自由自在的文字中,有几篇让我感触颇深。王晨帆在《再见雪花》中说:“此时我们的命运就如同这时的雪花一样,我们落到了一起,就会叠在一起结成一个团体,一起面对所有,一片雪花容易化,无数片雪花呢?我们这个班定可以迎面充满困难的求学之路。”念到这里时,我看到了学生眼里的光芒,雪让他们懂得了团队的力量!祁睿在《雪》中写自己在课堂上如何控制住想去赏雪的想法、认真听课的过程。她说:“雪虽美,但是还有下课的机会可以去看,我很高兴自己没有因这美好的事物失去一节课,我得到的更多。”雪让他们懂得了要学会取舍!朱林在《那脚印》中说:“在白雪皑皑的人行道上,留下我们求学的脚印,就是那脚印,印证了我学习的足迹,也许不久以后,它会消失,但是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我正在一步一步的前进。”雪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足迹,明白了脚踏实地!
  从学生的周记中,我读懂了那些我们自认为狂妄的学生的外表下的一颗纤细的心。眼见不一定为实,关键是要用心去感知,许多学生在心底深处都藏着善良的品质。
  通过周记,我告诉学生要心胸开阔一些,凡事看开一些,眼光放远一些。那么,一时的痛苦就会很快的融化在无边快乐的心田里。
  在轻松的写作阅读中,有一份新鲜的感觉,愉悦的享受,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点一盏心灯。我想,这就是语文老师的周记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最佳契合吧!
  
  袁泉,教师,现居湖北宜昌。

周记写作与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