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作文一直是困扰中学师生的一个难题。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关键,本文就写作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作文 难题 写作兴趣
当前,学生视作文为畏途,这也是一个困扰广大一线教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的难题。就笔者多年来从事初中作文教学工作的经验看来,强化学生写作训练的关键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营造愉快的写作氛围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每学期都为学生设计了六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而不是以往单纯的写作课,所以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真正在这些课上动起来。为写作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写作。这样就把“写作课”变成了“活动课”。“活动”进课堂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活动”后再写。让学生在玩的时候积累素材,为写作打好铺垫。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要求学生对本校同学的消费状况及原因、潜伏的值得深思的问题等进行调查,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在撰写之初我就要求学生确定好调查范围、目的、内容等。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好调查表。学生们分好小组,明确分工,有条不紊的开始在校园内进行了调查。从他们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确用了心去活动——调查,质量也很高。学校政教处还根据我班学生的调查报告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合理消费,节约每一分钱”的倡议。班上的学生也为此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写作兴趣空前高涨。
2、边“活动”边写,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作文的构思。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要求写一篇赞颂母亲的文章。为此我们组织全班同学召开了“讲母亲的故事”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诉说自己母亲关爱自己的故事,为过生日的母亲唱歌等。学生一边活动一边进行作文的构思。班会开完了,作文构思也好了,所以学生在完成这次作文的时候显得特别轻松。
二.消除畏难情绪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跨过写作的门槛,教师对学生不能提过高的要求,初期甚至对文章的开头结尾、结构段落、遣词造句、字数甚至错别字等都应适当放宽要求。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的写作训练对于学生来言比较抽象,学生一时不知所措。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就像平时说话一样,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只要能动手写,就予以肯定,从而保护和鼓励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还有,在日记和随笔中,教师应鼓励“原创”,但也应允许对佳作进行模仿。因为模仿既是一种对原作理解的深化,也是一种再创造,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构思、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多方面的启发和碰撞。学生写多了,畏难心理也就慢慢消失了。
三.拓宽素材来源
教师要告诉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仓库。“事事留心皆学问”。学生应该多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自然风貌、书本、别人的作文、自己的感受、他人的议论中汲取灵感和方法。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关注我们的社区”,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走进社区、街道、村庄,实地调查了解,以加强学生对居住区周围情况的认识。学生在兴趣被点燃和放开手脚的同时,教师还要加大写作技巧的指导。这样随着学生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我要写”自然也就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真实要求。
四.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要学生长期有写作的兴趣,就应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永不枯竭的写作动力。鼓励学生创作,推荐发表一些好的作品,能让学生获得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同时还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这些年来我们先后在《写作》《读写天地》《中学生作文》等刊物上推荐发表了数十篇学生习作,同时我们还在学校文学社刊《写作之路》上发表了近百篇学生习作,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和作文的乐趣,大大提高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时时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变学生畏作文为爱写作。
甘正军,教师,现居湖北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