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6期 ID: 155809

[ 白孝伟 文选 ]   

《蔷薇花,多美丽,多鲜艳……》赏析

◇ 白孝伟

  内容摘要:《蔷薇花,多美丽,多鲜艳……》是屠格涅夫一篇精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隽永,立意含蓄。作者巧妙地把现实的痛苦和梦幻的美丽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矛盾而又和谐的交响乐。反复吟诵耐人寻味。
  关键词:屠格涅夫 散文诗 美析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中后期俄国著名作家,他的《蔷薇花,多美丽,多鲜艳……》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隽永,立意含蓄,作者巧妙地把现实的痛苦和梦幻的美丽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矛盾而又和谐的交响乐,反复吟诵耐人寻味,在痛苦中含着微笑的眼泪……
  诗篇1、2段,开篇总启,引诗点题,作者好似拿出一件珍品缓缓道来。读过一首诗,岁月流失,忘记了地点,相去遥远:“已经很久了,很久了”,然而诗中的第一行却难以忘怀,挥之不去:“蔷薇花,多美丽,多鲜艳……”。
  诗化的语言,拉开交响乐的序幕。
  在现实的痛苦与幻想的美丽交织中,作者奏响了矛盾而和谐的乐曲——
  痛苦的现实
  作者将孤独的“我“置于寒冬的房间。
  3、7、11段中用三个镜头描写痛苦的现实。
  第3段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天寒地冻凄清的镜头:冬天,冰冻的窗玻璃,黑幽幽的房间,饱受寒冷之苦,“我”点燃蜡烛,“蜷”在房间一角。描写铺陈,烘托环境,一个“蜷”字传神活化出“我”的凄清、落寞!但是,那燃起的蜡烛还可以给人以光明,温暖……
  第7段以对比的手法简洁的笔墨绘出了寒冷恐惧的第二个镜头:屋内烛光渐暗,燃烛即尽,烛影颤抖,屋外是怒吼呼啸的风雪。写光线反复用了“暗淡下去了”,再配以“快燃尽”、“颤抖”,令人想到光明就要熄灭,仅有的温暖即将消失,而室外的风雪却威猛异常,似乎将要席卷吞没这个房间的一切,这一切仿佛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发出的最后的絮语……
  第11段描绘了第三个呻吟窒息、痛苦至极的镜头:严寒将吞噬一切,吞噬烛光,吞噬相依为伴的老狗,一切都将在寒冷中死去,微弱的烛要灭了,蜷缩的“我”和“狗”瑟索颤抖,“我”无比的凄凉孤独。死神越来越近,“他们全都死了”,和着黑的寒夜,而“我”侥幸还在痛苦中挣扎,挣扎……
  三个镜头,一组画面,循序渐进,黑且冷的房间,残酷的现实。
  梦幻的美丽
  地冻天寒,既有痛苦的现实,又有梦幻的美丽。
  作者以较为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两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第5段中的单镜头:夏夜暖和的城郊,城郊俄罗斯一个农家的矮窗前,矮窗前那位姑娘。多么美丽的夜晚,空气“温暖”而散发出“芳香”!多么美丽的姑娘,作者用“托”、“靠”、“凝视”、“等待”、“凝神沉思”、“半启欲语”、“还在发育”、“尚未被万事烦扰”、“平静”、“纯洁”、“温柔“等词语,辅以流畅的一组排比句,抓住人物的肖像和神态,以工笔之力,精彩传神地描绘了这位农家少女优雅、沉静、萌动、渐熟、娴淑的静态美、人体美乃至于灵魂的美。美丽的夜,美丽的少女,竟使“我”抛去了现实的痛苦,沉醉于亲切、柔和、甜蜜、痴迷、激动不已的梦幻的美丽之中。
  咀嚼再三,反复品味,如橄榄,似余音……
  第二个画面在第9自然段,是个双镜头:同是乡间生活的愉快情形,一个镜头是两个快乐的人彼此相依,充满亲情。“靠”、“闪着亮光”、“机灵”、“红润”、“抖动”、“亲昵”、“交叉”、“充满着青春气息”,无不洋溢着幸福的和乐。另一个镜头是在房间欣赏弹奏钢琴的情形。舒适的房间,急速而零乱的琴声,饮茶赏琴……两个镜头,一个画面,幸福的话语、弹琴、饮茶构成了乡居生活愉悦而又快乐的嘈杂声。
  温馨和乐,多么惬意的乡居生活!
  痛苦的现实与梦幻的美丽相交织,作者以难忘的一行诗“蔷薇花,多美丽,多鲜艳”作线索,一线串珠,反复吟咏,六次出现,串起情调各异看似矛盾的三个镜头两个场面,使诗篇层次脉络浑然有序,耐人寻味……蔷薇花是追求、是超越、是幻想,现实→梦幻→现实→梦幻→现实,构思精妙,对比鲜明,粗细相兼,详略有致,语言流畅,韵味悠长,作者借此含蓄艺术地表述了自己乃至19世纪俄国农奴现实的痛苦以及对光明、温暖、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求、向往!
  掩卷沉思,那行美丽的诗又在耳边回响:
  “蔷薇花,多美丽,多鲜艳……”
  
  白孝伟,男,云南威信县扎西中学教师。

《蔷薇花,多美丽,多鲜艳……》赏析